返回第329章 授田 (漏发,补更)(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完全是根据江北的官荒亩田数作为基础,然后再以军队官兵数量简单的除法,再减去零头之后,就成了授田的标准,换句话来说,十几万忠义军将要占据江北60%以上的土地。

    当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如果让文官团体的话,估计是绝对不会制定这样的授田办法。

    “为什么尉级官授600亩,校级官授800亩,而将级官授千亩?他们之间为何没有等级划分?”

    朱明忠并没有立即说出他的看法,而是只是如此询问着丁仁辉。

    “回经略,因为他们在服役时,已经领取了官俸,所以授田理应减少,以军阶为定额,反倒可以避免一些问题。”

    丁仁辉如实的回答道,在制定军阶授田办法时,他曾仔细考虑过其中的利弊,其中,最让他头痛的就各级将校的授田。

    “嗯,确实如此,这样的话,虽说没有什么动力,但却也可以避免产生矛盾。”

    朱明忠点点头,然后才说道。

    “不过,这军功授田,并不是简单的用天下田地的亩数以除法计算,而且将来,忠义军不可能只有十几万人,将来忠义军的规模只会更多、更大,所以必须要考虑到将来的授田,这个方案,你再回去修改一下,把正兵授田限制在150亩内,士官控制在350亩内,还有就是授田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军功,不能简单粗暴的划分,毕竟,前线作战的官兵授田亩数与后方的治安部队相同,无疑就是对前线官兵的不公。”

    尽管不得不承认,这么简单粗暴的划分,确实简化了兵务衙门的工作,但是却制造了大量的不公。

    “另外,这件事情要注意保密,我听说,现在军中关于重建军户的说法,已经传的沸沸扬扬的,这种说法,可是会动摇军心的。”

    即然兵务衙门调来了田亩册,加之荒地入官的举动,自然会有人将这些与“重建军户”联系在一起。

    “经略,影响军心倒不至于,自从荒地入官之后,民间土地日显金贵,若是能按我大明开国兵制军户授田50亩,那些普通兵士自然乐意,毕竟50亩地,足够他们维持一家生计,且生活颇为富足。当然,若是到子孙分地,这50亩自然会有所不足。”

    何止是有所不足,根本就是难以维持生计,明朝的军户后期生活日益贫苦,与其说是土地兼并,倒不如说,在此之前就因为土地传承给儿孙,导致其生活日益贫苦,最后甚至不及普通民户。

    “富不过三代,他这一代家里还有50亩地,这些地养活一家人,可是到了第二代,可能就要养活两家,甚至三四家人,一家不过只有十几二十亩地,三代之后,又能剩下多少地?”

    长叹口气,朱明忠看着于仁辉说道。

    “所以,这军户制最大的软肋就在于此,即便是要恢复军户制,这个地随人分的法子也要改一改,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应该是荣田归军,既然其它诸子不曾服役,自然不能与长子分享荣田!”

    不能与长子分享荣田!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从朱明忠的口中道出的时候,于仁辉惊讶的看着他,出生于大户人家中的他可以想象得出,如果一但于军中推行此法,那么会在民间掀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

    毕竟,在中国兄弟分家自汉武推行“推恩令”以来,已经形成的千年的传统,而现在经略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于是他便试探着问道。

    “经略,您的意思是,这功田不可分于诸子?”

    “功田不同于民产,民产是庶民之产,功田是什么?是军人为国征战得到的恩赏,是国家对其功勋的认可,军功岂有分于他人的道理?这功田是什么?是荣耀,是军人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钱,若是弟兄二人,一人服役,一人从商,从商者未曾为国效力,却从他父亲那里分得功田,那么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