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誓师(第一更,求月票)(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伐,以光复汉人江山。

    旗杆旁边摆着一张大方桌,桌上满是点燃了的蜡烛、檀香。桌边有一只空木盘。离方桌十余丈处,临时搭起了一个帐篷,武昌知府以及城中各衙门官员,在这里为李子渊等置酒饯行。而为首者则姚启圣,李子渊选择北伐后,便将武昌交给了姚启圣。

    在众人簇拥下,李子渊来到江边。他穿着一身黑色的江北制的盔甲,虽谈不上华丽,可却极为实用,只是由于过度兴奋,他的脸上泛着红光,只显得神采焕发。他双手抱拳,向四方围观人群不停地拱手。一时间周围响起了一阵阵轰动,许多人在高喊着。

    “李将军!李将军!祝李将军北伐功成!”

    人们高声呼喊着“北伐功成”为其祝威,为其呐喊,而那些大明遗老,更是激动的高呼着“高皇帝保佑、高皇帝保佑”,更多的人则喊着“李将军高义”之类的言语。在这一刻,无论曾几何时李子渊的名声如何不堪,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计较了。

    今日其领兵北伐,足以弥补一切!

    感叹着人心的变化,李子渊径直向旗杆边的方桌走去。方桌前方已经铺好一块蒲垫,他跪在蒲垫上,望天拜了三拜。心底默默思索着。

    “高皇帝在天之灵保佑末将能北伐功成,恢复我汉人河山!”

    这时,一个兵卒牵来一头牛过来。按规矩,出征闪要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要杀牛祭天,这祭天仪式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军心士气,昨天夜里,这头牛按规矩被清水洗了三遍,又喂了些精饲料。清早在牵到这里之前,脖子上又套上一条红绸。

    这头老牛并不明白此行是为了什么,就在牛被人牵到场中的时候。队伍中走出几个年轻力壮的士兵,他们来到老牛身边。他们分成四组蹲于牛边,然后齐力都用手抓住牛的四只脚,前面一人捏住牛角。然后只听见领头的那人喝了一声,众人同时发出一声吆喝,猛然将牛掀翻在地,与此同时,那人迅速从腰中拔出一把短刀来,对着牛颈的喉管猛地一刺,鲜血便喷了出来。一个兵卒赶快跑过来,用木盆接了一盆血。老牛就那么在地上四蹄乱踢,痛苦地抽搐着

    一个穿着盔甲的兵将双手捧着装满牛血的盆,走向跪在桌边的李子渊身边,他站了起来,神情庄重地接过血盆,将它举过头顶,然后缓缓地走到旗杆边,然后跪下,接着默默祷告着。

    “高皇帝保佑!”

    在默默发出这声祈祷之后,他才站起来,然后将牛血淋在地上。接他又用力将木盆猛地一摔。随着木盆落地,锣鼓声、军号声、炮声在这江边汇成一团,直震得这江边只是一阵地动山摇。

    “高皇帝保佑!”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瞬间,这“高皇帝保佑”便于那炮声汇成一团,在这江边荡着,响着。

    作为其亲信留守武昌的姚启圣率领文武官员们走过来,向李子渊敬献一杯壮行酒。

    “军门,请尽饮此酒,下定等必不负军门重托,为军门看好武昌,在此静待军门佳音!”

    “有熙止在,李某又岂会忧心武昌之事?”

    说法,李子渊才接过酒杯,然后举杯环对周围,接着才一饮而尽。

    “军门,这是本地士绅所赠之旗,还请军门能举此旗,复我大明江山!”

    随着那士绅的一阵激动的言语,又有士绅举着一面赤底黑字大旗走了过来,那旗上着八个大字。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见到这旗,李子渊顿时喜出望外,他双手接过这旗,立即有亲兵过来接了去。

    然后他才拱手向送行的士绅道谢道。

    “请湖广父老放心,李某他日克取京城之时,必持父老所送之旗入京!请诸位转告湖广父纯,此次北伐,李某必定倾尽全力,不负众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