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兵营救今上与朝廷,救朝廷于水火,可谓是立奇功于我大明,令我大明朝廷转危为安,如此好事,我等身为大明臣子,焉能不为之欢欣鼓舞?而今上还朝更是十数载未闻的大好事啊!只是本王不知今上何时还朝?”

    盯着朱大咸,郑成功继续问道。

    “烦请朱参议告知本王,今上何时还朝!”

    “正是,今上何时还朝!”

    王忠孝等人亦齐声于一旁问道,所有人的视线都盯着朱大咸,等待着他的答。

    何时还朝,这四个字瞧着与“今上还国”没有什么区别,但谁都知道,这“还朝”与“还国”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还朝”自然是“返还国都”的意思,至于后者则是“自异域返大明”的意思,现在在京师为清虏占据的情况下,那“今上还朝”能还什么地方?自然也就只有返南京,毕竟南京是大明的南都,皇上与朝廷返南都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后者却就不一样了,只要是皇上和朝廷在大明的地界里,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是“还国”,那怕皇上和朝廷在清河,那是在大明。

    而郑成功的质问自然是在问朱大咸皇上什么时候会南都。其它人的发问,同样也是如此。对于熟读史的诸人来说,他们自然都知道“挟天子以令不臣”的典故。自然不希望这“天子”为清河所挟。

    “大王,下官不知今上何日还朝,毕竟,此时今上尚未还国,再者,今上何时还朝,亦有今上与朝中诸公决定,非下官所能问。”

    朱大咸轻飘飘的踢了一个皮球,面对这样软绵绵的皮球,纵是郑成功也说不出话来,因为他说的是实话啊。他就是一个四品小官,又岂能左右得了皇上什么时候还朝?

    当然,谁都知道,这不过只是拖辞。而朱大咸的这个答,更是让人们相信了最初的猜测这“挟天子以令不臣”的典故,恐怕是重现于大明了。

    “好一个下官所不能问,那朱明忠可有否能问?”

    逼视着朱大咸,郑成功冷冰冰的问道。

    “他朱明忠是不是想本王亲自往清河迎朝廷?”

    任谁都听出来郑成功所谓的“亲自往清河迎朝廷”,是什么意思,一但他亲自去话,自然不是他一个人,肯定是率领数十万大军往江北“迎驾”,就像晋王李定国去缅甸“迎驾”一般,到时候自然是铳炮为“迎驾”的助威了。

    “圣驾不在清河。”

    朱大咸依然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在话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抬眼帘,大有一副不愿面对的意思。

    郑成功自然知道圣驾不在清河,但是朱明忠在,他想“挟天子以令不臣”,那就先把他给打扒下去再说。

    “如今圣驾既往清河,清虏又岂会错过此等大好时机?本王又焉能坐视?”

    任谁都知道,这可不是什么援军。

    “若圣驾往清河,江北二十万忠义军自可护朝廷之安危,我忠义军自成军以来,每战必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如此自不敢有劳大王。”

    朱大咸不咸不淡的抛出了他的依仗,尽管忠义军没有二十万,但并不妨他号称二十万,更何况,今年新兵征召之兵,忠义军的规模恐怕就不止二十万了。这二十万大军,当然不是拱卫朝廷的,而是拱卫江北。他这么说,就是在提醒郑成功,或是郑家军北上的话,忠义军必定不会任其进入,到时候,两家打起来,谁胜谁负,未曾可知。

    “好一个不敢有劳,朱大咸,难不成你忘了,你家主子可是我延平王府的属官!是延平王封的江淮经略使!”

    见朱大咸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郑经立即厉声训斥道。原本还是一副自若模样的朱大咸,闻言立即激动的抱拳道。

    “在下只知延平王亦为大明之臣,经略与我等所食皆为大明之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