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章 曙光(第一更,求月票)(第2/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要在两年内生产 1 万多支枪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当时,枪支制造的工艺极高,完全手工制作,枪支制造的速度完全取决于一个工厂的工人规模。另外还有个麻烦的问题,每把枪都由一个工人来制造,它们因此有自己独特一体的设计,一旦出现故障,将要耗费巨大的时间重新打磨、修缮,返修速度极慢。

    而惠特尼想到了一个零件可以任意替换的、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在他的设想里,所有的零件都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旦某个部件出现差错,就可以用同一个模子里生产出来的其它部件顶替。他创造了可互换零件的制造概念,为规模化生产与现代工业奠定基础,

    看着眼前的这座兵工厂,朱明忠隐约的可以看到一个类似的生产工序,至少枪管是统一“制造”的。只需要将这一过程扩大到燧发机的制作上就可以了。

    “葭湄,现在咱们的燧发机是如何制造的?”

    “回经略,待这铳管加装铳尾衬管、校直、经三次试射之后,就会交给工匠,由那些工匠按校制造燧发机,目前熟手每天可以制成一个燧发枪,再由其徒弟将其装于铳床上,制成自来火铳整铳……”

    尽管朱明忠更愿意称其为“燧发枪”但是在戴苍以及官方的文书中仍然是“自发火铳”。

    “熟手一天一个,若不是熟手呢?”

    走到加热炉前,看着工匠将五寸长的火红的铳管小心的套入扩膛后的铳尾,然后将其没入油中淬火时,看着那在热胀冷缩的原理下已经牢牢固定于铳尾的衬管,两百余年后,克虏伯正是凭借这一工艺成就了克虏伯大炮的声名。而现在这种看似极为简单的技术,却使得对鸟铳的改造成为了可能。

    “葭湄,你看,那边钻床处有工匠负责钻孔,这边有人负责加固铳尾,那里还有人负责制造刺刀,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考虑把燧发机分包下去?”

    就像是受到什么启发似的,朱明忠对戴苍说道。

    “按旧时的法子工匠们在自己的作坊中从削木头开始一步步制作火枪,一天下来两个工匠产量顶多也就是三四支枪。我们可以预先制作大量零件,最后再才统一组装在一起,既然能够一次只干一个工序,那么工人只要能干好一个工序就行了,不必学会全套的制造技艺,不同工序同时开动,其产物组合在一起,不就是完整的火枪吗?”

    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很多东西只是一层窗户纸,而现在朱明忠所需要的只是捅开那层窗户纸,他的话让一个多月来一直潜心研究着机械的戴苍眼前一亮,连声说道。

    “我明白了、明白了……”

    此时的戴苍显得很是激动,他甚至有些激动的比划道。

    “木匠专门制铳床、铁匠制铳管,还有工匠专制照门、有工匠专制铳机机床……不但这里制铳可以如此,整个兵器厂所有的兵器制造也都能如此,制刀可有人专制的刀身,有人专制刀柄,如果一来,每个工匠只需熟悉其中一个步骤,制起兵器的速度自然更快……经略大才,实是我等拍马难及!”

    神情激动的戴苍,已经意识到这种生产方法的快捷之处。

    “即便是那些未曾出师的工徒也可以在几天内熟秋一个零件的打制,如此一来,这制造速度自会成倍增加……”

    何止会成倍增加,标准化工艺的引入会掀起一场从未有过的工业革命。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但是了解历史上工业革命的朱明忠却非常清楚,标准化生产对于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或许这个时代没有办法做到就是标准的那种标准化生产,但只要开了一个头。他就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通过不断的发展,最终演变成真正的标准化生产,而到那时,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可能就会在中国诞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