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7 章(第1/4页)  交际与口才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要使示弱产生积极作用,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不如你的人,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的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坦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迫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直言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则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这样有意识地以己之短,补人之长,往往也能收到避免不利注意的效果。

    示弱有时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

    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过错、失误,是痛痛快快地承认与自责,还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呢?

    聪明人往往选择前者,因为发自内心的自责能有效地减少失误造成的危害,消除由此带来的人际隔阂和怨恨。

    在事业受到挫折,群众情绪低落时,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引咎自责,能产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除了那些只宜于小范围内进行的以外,自责要敢于亮丑,不怕失面子,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公开进行。同时,自责如果能与在场人相结合,将显得客观公正,令人折服。

    máo zé dōng在一次家宴上听说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张干仍在教书,带着不无自责的口吻说:“张干这个人很有能力,很会讲话,三十几岁当第一师范校长不简单。原来我不喜欢他,估计他一定会往上爬,后来却没有。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现在看来当时赶张没有多大必要,每个师范生jiāo十元学杂费也不能归罪于他。”

    máo zé dōng对当年势不两立的斗争对手能给以如此客观公正的评价,人们不难从中体察到一种卓越的胆识、宽大的襟怀。

    当然,自责的前提是真诚,否则,自责云云,不过是言不由衷的做戏罢了。

    人的大脑不仅会对对方的具体行动,如行走的姿势和快慢、说话的语气和声调等等有所反映,而且,那些随意的言谈也会进入大脑,产生刺激作用,经过大脑自动的分析处理,贮存于意识和潜意识当中。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谈判中,即使是所谓铁石心肠的人,也不可能在一个时间内完全斩断持续xìng很强的感情。感情,特别是不好的境遇、烦心的事情,突然的打击所引起的忧愁、烦恼、悲伤、颓唐,很可能被带到谈判场中来,虽然从主观上谈判者希望把这些因素一个不留地完全抛在谈判场外。

    人的大脑能够清晰明白地反映一些事情,但是也有可能由于受刺激过多过杂而不能清晰明白地反映出来,而是暂时地贮藏在意识深层,遇到合适的时机,才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