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3 章(第1/4页)  交际与口才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美若由自己说出,不免有恭维、奉承之嫌。如果换个方法,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进行赞美,对方多半会认为你不是在奉承他。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是比较公正、实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如果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反而会使他感到虚假,或者会疑心你不是诚心的。一般来说,间接赞扬无论在大众场合,或在个别场合,如能传达到本人,除了能起到赞扬的鼓舞作用外,还能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称赞别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如“你这篇文章写得蛮好的”,“你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错”等,这种缺乏热诚的空洞的称赞并不能使对方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

    因此,称赞别人要尽可能热情些、具体些。

    对他人的赞扬一定要适度,因为适度的赞扬会使人心情舒畅,否则就会使人感到难堪、反感,或觉得你在拍马屁。可以说合理地把握赞扬的“度”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卡耐基认为,在社jiāo活动中,你还不妨学一点给人“下台阶”的技巧,以使你能适时适地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人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jiāo形象。

    一九五三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军。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一位同志当场作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使他有丢面子。他马上走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这时,总理及时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的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准确地翻译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

    总理讲完话同苏联同志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那位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在社jiāo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的社jiāo形象,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会因你使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而对你更加感激,产生更强的好感。在广东一家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chā入”自己的口袋。服务员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厚爱。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优惠价格’记在您的帐上,您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会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几杯“白兰地”,头有点发晕,误将食筷chā入衣袋了,借此下了“台阶”。

    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

    在社会jiāo往或与人谈话中,如果你错了,就请及时承认。

    与其等别人提出批评、指责,还不如主动认错、道歉,这样更易于获得谅解和宽恕。

    凡是坚信自己一贯正确,从不认错、道歉的人,很难jiāo到许多朋友,或易jiāo难处,多半缺乏知心的朋友。

    真心实意地认错、道歉,不必过分强调客观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