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2/4页)  交际与口才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受。比如,到沿海地区国营旅馆或商店称年轻的女服务员“小姐”,她们是欢迎的,在内地这类称呼目前也渐渐流行开来。

    有位大学生一次到老师的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叫了声“师母”。她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大学生大10岁左右。

    jiāo际与口才全集 第一部分 称谓得体,见面之道(2)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还要看对方的身份。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是“师母”,这是旧称,人家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3.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

    在日常jiāo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xìng和领导的权威xìng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是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4.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

    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jiāo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招待会上这样称呼:“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种称谓客气、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jiāo家的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在向人打招呼时,要使对方有一见如故之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他(她)的名字。美国jiāo际家代尔?卡耐基说:在jiāo际中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人家的名字,使他有受到重视的感觉。

    有一位师范毕业生到某中学实习,在短短的一个月的共同生活中,他和学生们相处得很好。在实习结束的欢送会上,他没有讲故事,而是含着泪花一口气背诵出全班48个同学的名字!当时同学们又惊讶,又激动,一个劲地鼓掌。在任教的老师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时间最短的一个。然而他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后来,班上的一位学生也当了一所师范学校的教师,并且每年都当班主任,他也就学着那位实习老师的做法,新学年接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记住学生的名字,这办法果然很灵,不出一个星期就和全班学生建立了感情,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15年后的今天,仍然还有许多当年的学生和他保持联系。还有一位记人名字的能手,他是一所大学德育领域的专家,他能熟记全国各省市高校德育研究会的理事长、秘书长,以及全国几百所大学德育研究室主任的名字,难怪他在全国高校德育界享有不小的名气,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记住别人名字的多少与jiāo往范围的大小和事业的成败成正比。一个政治家,记住幕僚的名字可博得拥戴;一个管理者,记住下属的名字能指挥自如;一个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可赢得威信;任何一个人,记住他所结识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