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八章 叩儿爷(第1/2页)  鉴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鉴宝最新章节!

    当前,大多数文物的真伪还无法用自然科学仪器进行检测验证,依靠个人眼力的“目鉴”,仍然是玉器鉴识最通用的方法。因此,古玉收藏者必须靠自己修炼内功,不断提升识真辨伪的眼力,方为正道。

    杨奕再次捡起另外一件古玉,是一件很典型的造假古玉。

    玉石在古玩市场上,一直是一种抢手的艺术品,价值高,商贩的利润大。一些不法商贩作假玉来欺骗收藏者,牟取暴利。

    “现在,古玉造假,其手法独特,烧、煮、熏、烤、埋、腐蚀等等,不一而足。”

    杰仔很认真听,这样学,感觉要比自己看书自学好很多,看书自己研究,实在是太枯燥了。

    杨奕指着那块玉器表皮的一小层黄色物质,笑道:“这玩意叫橘皮纹。是因地温、地湿因素在玉器表面作用产生,也叫氧化突起,侧光观察时最明晰,用手摸上去又不明显。”

    “橘皮纹”作假,一般是把玉用酸腐蚀,出现类似橘皮纹,用手摸感觉很明显。据说“橘皮纹”作假的方法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叫阿叩的造假高手发明,因此,这样的假玉又叫“叩儿爷”。

    要想识别此玉,得耗费长时间的“盘工”—真古玉的“橘皮纹”是“盘”不掉的,而“叩儿爷”的玩意儿慢慢就会褪色。

    “这种东西,造假很简单,被叩儿爷发明出来,很多造假人士屡用不爽。我们看到的这一块,就是很经典的物件。”

    杨奕给杰仔介绍,把那些“毛坯玉”也就是玉器的半成品和一些细碎的铁屑搅拌在一起,放在大水缸里,然后将煮开了锅的老醋猛然浇灌下去,这也叫“淬醋”。封好了以后埋在潮湿的地方,等十来天的工夫取出来。

    这只是第一步,然后,把玉器取出来,再埋到人多的路下面,让人踩来踩去,一直等到两三个月以后再取出来,这时候,玉器上面的纹路就是是铁斑锈而且呈暗红色。

    最后,听说是要用开水煮一煮,就大功告成。

    “这样弄出来的橘皮纹,没有几年功夫,是不会掉色的。几年后,人家早就逃之夭夭,你找谁说理去?”杨奕苦笑道。

    也正是这样,橘皮纹一向都是古玩人士最为谨慎的一种东西,专家都要打眼的。

    “那我们怎么鉴别是真是假?”杰仔忍不住问道。

    “我以前听说,一般橘皮纹的产生会伴随钙化一起出现,在没有钙化的玉器表面很难看出橘皮纹。所以有橘皮纹产生的玉器一定是老玉,没有橘皮纹的玉器不一定不是老玉。”杰仔继续说道。

    也正是看到了橘皮纹,他才买下这些古玉的,觉得真品的可能性很高。

    “这种东西,你最好就是从侧面去观察,就很简单。”

    杨奕说一些比较关键的经验,假的橘皮纹,有可能会掉色。但比如刚才说得那种情况,短时间内是擦不去的,要把玩好几年才能褪色,黄花菜都凉了。

    那么,在那么逼真的橘皮纹下,我们用手摸感觉不出来,就需要用侧着的目光去观察。

    “天然形成的橘皮纹,其实是氧化作用形成的,所以,会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凸出来。而用酸腐蚀而成的橘皮纹,它会稍微凹进去。你用侧光观察,就不难发现,橘皮纹是凸出来,还是凹进去,是最简单、最残暴的鉴定方法。”杨奕说道。

    杰仔连忙按照杨奕的指点,亲自观察一边,还真发现是凹进去的,用侧着的目光观察,虽然也不是太明显,但还是看出来。

    “原来是这样,真是长见识了。以后,这一招很有用。”杰仔连忙说道。

    “没错!但也有比较例外的。有人故意将整块玉,除橘皮纹那一部分,全部削掉一层,就显得那块橘皮纹凸出来,也是专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