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击杀信使(第1/2页)  定远侯班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甘英岂能不明白胡焰话中之意,他一刻也不敢耽搁了,便与吴彦点起人马,换好胡服,准备好骆驼,随时准备好出发。但胡焰不放心,又叮嘱道,“时间,汝现在最缺的是时间。保护驼队至鬼风口后,汝要率本部人马,抢夺冰雪峡谷!”汝还要记住,张望鼻子右侧有一月牙形刀疤!”

    这是极少见的现象,胡焰婆婆妈妈,心中的焦虑表露无疑。甘英将胡焰的话一一刻在心里,不一会肖初月等人也回来了,将从云中客栈拿来的假附传交给黄雩。几个士卒还用独轮车推回几大包货物,打开一看,有小农具、瓷器、香料,有缣帛和茶叶等,尤其是还有十余匹珍贵的素帛。

    驼队驼好货物,趁着暗夜天黑,便从西侧积雪上好不容易走出重重密林,又折向北,走上驼道,连夜悄悄向西而去。二百五十余峰骆驼,“吴太公”和“帐头”手下的驼倌、役夫四十余人,而“镖师”则达五十余人。驼队在一名牧民的向导下,出密林后向北走了十余里,便折到了山根下驼道之上。

    沿途匈奴人村落一个接着一个,犬吠声此起彼伏,牧民的毡房、马架子、草垛、围栏隐隐约约。

    其实,这趟行程本身即有重大危险。驼队只带少许真正的货物,更多的货物是别部的全部辎重。班超的中军大帐,三军几百顶小帐蓬,军侯、屯长们的军毯与毡褥,应急用的备用栗米马料,修理器械和制作攻城器械的工匠工具,绳索、以及大量备用的木渎(注:即皮马掌)等等,别部的所有家当都在驼队中。

    谁都明白,如果遇到匈奴骑巡小队检查,驼队将万劫不复!

    他们化身成鄯善驼队,刚上驼道不久,果然便被一支匈奴巡夜小队截住。幸好黄雩长期在沙漠上行走,熟悉胡语,又有附传为证,理由也很充分,不知将有大战,便连夜想向车师进发,远离战争。匈奴人检查了两峰驼,一驼身上背负农具,一驼身上背负栗米等物,于是收下五百龟兹铜钱,便放行了。

    其实,这次检查他们仅仅是运气好,碰巧遇到了一个心不在焉的巡夜小队。行走在西域大沙漠上的驼队,九死一生,没人会长途贩运栗米!

    这些役马、骆驼已经在丛林内休息了两天多,甘英和吴彦便马不停蹄,加速西进。从伊吾庐所在的白杨沟西,绿洲上有大量季节性小溪,并有五道四季有水的小河。这些小河是绿洲的血脉,从白山上滔滔不绝流淌下来的雪水,滋润着绿洲。而每一条小河两侧,都有大片大片的广阔绿洲。

    由于白山洪水千百万年的冲刷,绿洲上地形高高低低,黄土质地的沟坎丘陵纵横交错,因此每一条小河两侧的地名,不是以河命名,而是叫几道岭、几道沟、几道河等。饷食过后,到了一个叫五道岭的村寨。源头在白山的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河两侧沟坎纵横,高低起伏,已经位于伊吾绿洲的边缘。再往西走几里,便进入另一个百里大风区,地面则都是千年大沙漠了。

    而伊吾庐与车师前国,便以狂风区这片大沙漠为地界。

    这个五道岭,是以半农半牧为生计的部族村落。约有三十四五户人家,从破败的毡房、马架子看,定然是一个蒲类人部族。在水草丰美的伊吾绿洲,五道岭属于偏僻地方,绿洲面积并不大。虽然战云笼罩,但牧民们的日子还是得过,犬鸣鸡叫,偶尔有炊烟,儿童在追逐玩耍,一派纯朴生机。

    甘英下令在此歇息一下,喂食一下马、驼再出发。驼队未进村,便在驼道边上的丛林内开始歇息。见一支鄯善大驼队到来,妇女与孩童便都围了过来,尤其是那些妇女,还拿来了上好的皮子,肉苁蓉、雪莲、蘑菇、益母草等药材,想与驼队交换。

    “帐头”黄雩表示驼队只是路过这里,不想交换,要赶紧西行。可妇人与儿童并未离去,还是围着看热闹。众人未卸下役马、驼身上货物,便开始喂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