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西池颅觞(第1/2页)  定远侯班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神秘人一行三人,以窦氏河西故人身份来访。刘中礼作为窦氏家主,自然热情地接待了“故人”。但双方刚按宾主礼仪落坐,简单寒喧,还没等刘中礼有机会问明“故人”来历,这个身着汉服的神秘人便与两个卫卒一起,突然七窍流血,战栗抽搐,并迅即毒发身亡,其惨无比!

    刘中礼虽贵为先皇之女,且跟随窦固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事件,可她毕竟是女人,眼前这怪异、惨烈的一幕,让她一下子便慌了神。幸好身兼侍中庐侍中和窦府管家二职于一身的窦戈恰好在府上,他一面派人急报宫中,一边详细搜查了神秘人所带的“礼物”。他找到一封不知何人写给窦固的缣帛书信,一个人颅金觞(注:即以人的头盖骨制成的酒觞,顶部覆有黄金),一尊一尺高的黄金铸成的金人。

    “西池……”窦戈一看金人与颅觞,脑袋便一片空白。西池乃大汉河西军大将西风长子,早年受窦融大人之托潜进北匈奴,逐渐进入单于中枢。窦戈曾经见过年轻时的西池,故而一看金人,便痛不欲生,泪如泉涌。刘中礼也战战兢兢地过来看了一眼,只见金人底坐上分明用汉文写着“魂归故乡”四字,而颅觞底部则刻着四个隶书小字“西池颅觞”。

    刘中礼花容失色,捂嘴痛哭失声!

    窦戈再打开信,便恨得牙齿咬得骨嘣骨嘣响。原来,写信人先在信中备述西池被查出、活着被剥皮、惨死、头颅制成颅觞、股骨制成鼓槌的全过程后,这才又叙述一番与窦固过去的“友情”,缣书最后写道:

    “昔在河西时,吾与将军有缘。今地分南北,虽大漠阻隔,犹思念将军。汉皇刘庄暴戾,逼死母弟,捕杀功臣之后,已天怒人怨。将军当世名将,且为汉军主将,若起兵诛无道,天下必归心!今与将军相约,若将军顺应天命,吾即上奏单于,起兵与将军共图大业,共享天下……”

    “共享天下?哼,这是栽赃……”刘中礼也看了信,她凄厉地叫了一声,眼前一黑,差点瘫倒地上。

    就在此时,杨仁已带着几名羽林郎勿勿策马赶到窦府。杨仁勘查了尸体与所带之物后,并没有为难窦府,但却封锁了窦府厅堂,并将三具尸首带走。

    如此大案,杨仁自然不敢自专,便连夜禀报了汉明帝。当天晚上,汉明帝宿在长秋宫,听完杨仁的禀报后,帝后为西池的遇难痛心不已。汉明帝沉吟良久才说道,“哼,这是冲着朕的北征来的。”他没有将此案交雒阳令查办,相反却对杨仁道,“是非曲直明摆着,诸卿勿要张扬,免得又是一场风波!”

    汉明帝何等聪明,他一眼便识破了北匈奴人的花招。但是,如此大案,丝绢岂能包得住火。仅仅几天后,便弄得满城风雨,满朝文武竟然已经尽知。于是,以新郪侯郭嵩、御史台郎官杨终为首,数十位官员同时上书,建议皇帝切查窦固通敌案。连三公等辅政重臣都提议举行朝议,汉明帝也就只好点头应允。

    朝议之日,朝堂之上呈现一边倒之势,一片喊杀之声。一番辩论之后,大臣们分成两派,以太尉赵熹、司空牟融、御史中丞薛池、司隶校尉华松为首的一派,则为窦固鸣冤,觉得此事背后必有阴谋,朝廷应查清真相,还窦氏清白。而以司徒虞延、新郪侯郭嵩、御史台郎官杨终为首的另一派,认为铁证如山,不杀窦固必潜藏祸根!

    两派慷慨陈词,直接交锋,辩得面红耳赤,就差动手了。但汉明帝始终未表态,随便朝臣们斗法。朝会之后,朝中数十位中原功臣后人、诸王、列侯纷纷上书,一时间京城风雨欲来,对窦固的喊杀声四起。河西大将军窦融仙逝十年之后,雒阳望族窦氏,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着生死“大考!”

    朝堂之上正在斗法的时候,杨仁则率领手下人竭力查找线索。但北匈奴使团成员一个不少,此案最终成了一桩无头悬案!

    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