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附庸风雅(第1/2页)  定远侯班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天是休沐日,班固晚上回到班府,雁旋和金杏带着侍婢们尽心尽力地侍候着他。先沐浴、更衣、净脸,再到后宅问候阿母、师母,一家人晚餐后,最后回自己屋内泡上楚地出产的盐茶,开始读书著述。

    日复一日,班固的生活如机械一般刻板,每天晚上在官舍中也都是这个程序。

    几个月前,惹上私修国史官司时的班固,惶惶不可终日。而今天,他是班家的家主,是班府世族形象的标志符号。在兰台,他是薛大人手中的宠儿。而在家中,他的地位更是至高无上。侍婢、小厮簇拥着,老夫人、师母与妻雁旋供着,指着他光耀门户呢。

    今天晚上不同寻常,他一直虎着脸。哺食后又找出戒尺,憋着劲想教训一顿班超。

    这把戒尺,是当年阿翁班彪传给他的,是专门用来教训不听话的顽劣小儿的。在五陵原时,与他同年的二弟班超就曾被他教训过两次。

    “汝要干吗?”雁旋与金杏早就看出苗头不对,原以为他要教训自己的两个顽劣小儿班珩、班珪呢。

    “叫二弟!”

    “汝要教训二弟?!”

    “以为兰台是五陵原?每日背着锏横着走,身为书佣,却时常殿后轩中舞锏,闹得鸡犬不宁,横行霸道,丢尽了吾的脸面……喂喂,汝俩这是要干吗?”

    “干吗?让汝去教训二弟罢!没有二弟冒死进宫申冤,汝这会在哪?没有二弟带着班秉兄弟二人舍身拚命,还有班家否?”班固气话未说完,雁旋已经收走了茶,“二弟心高气傲,却只是一个受够别人白眼、讥笑的书佣,这是命,吾认了。可汝也跟着起哄,舞锏健身习武报国,这犯那条律令了?啊?!”

    班固让雁旋数落一顿,看她和金杏分明眼中含泪,一下子愣了,也顿然醒悟了。想到二弟班超背锏整日伏案、挥毫如飞的身影,以及在五陵原当农夫时背剑劳作的那一幕幕,班固鼻子不禁也阵阵发酸。背锏仅是二弟的习惯,也是他的精神寄托,自己有什么理由来教训他?

    兰台不仅是史令们治书的书坊,还是名声显赫的御史台。二名治书侍御史和十五名侍御史监察着全国的一千石以上的官员,这该是何等神圣的地方。班固不管,别人更不敢管,班超依然每日晌前晌后定时舞锏解乏,兰台后院竹轩被弄得地动山摇,每每令书虫们胆寒。

    为何胆寒?因为太史桥大案雒阳民间有多个版本,越传越神。小书虫班老二竟然还挂着“大汉第一剑士”头衔,死在其锏上的人命一大堆,此锏椎杀、刺杀过无数北匈奴和羌人强人,能不让人胆寒么?

    有如此能耐,不还是一个小小的书虫么?不,连书虫都算不上,名头再响,书佣充其量是典籍上的灰尘而已,是兰台最低贱的苦力。这么一想,儒士们、书佣们心理也就平衡了。即便班超自己,在贾逵、傅毅这些当朝大儒们面前,也感觉时常有一股低人一等的感觉。

    很快班固又受诏编撰《世祖本纪》,前睢阳县令陈宗、长陵县令尹敏和司隶从事孟异等人,也一一先后充入兰台。一时间鸿儒云集,兰台成为南北两宫令人瞩目的一道盛景。

    文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很快便不时有人到御史中丞薛池面前打班超的小报告,可令众人不解的是,薛大人却不闻不问。班超体力强健,一个人抄写的文案量,是其他几个书佣之和,他对班超喜欢得不得了。再说,击剑是文人本分,还可健体,何错之有?

    就是薛大人本人,兴致所至,偶尔也会提着剑到轩内舞一回。

    班超受人白眼、为人诟病的时候,班驺和班秉却爽死了。他俩被权鱼高薪聘为护院,并押了一趟镖,从雒阳至河西的酒泉郡,所得出镖收益也全部交给夜玉。虞四月年长,身体又不好,想出去打短工,老夫人樊儇却命他专门给班固驾马车,每五天进出宫一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