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1/2页)  定远侯班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堂上气氛瞬间有点诡异,众臣都不敢说话,一齐看着皇帝。

    终于,汉明帝深思熟虑后,长吁了一口气,才颔首道,“吴卿所言,甚合朕意。念班氏曾有功于先皇,命司隶校尉部速督京兆府、右扶风,要善待班固。所查抄班宅之书,用五百里加急,解送京师,朕要亲阅,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众臣闻帝诏令,都松了一口气。

    “虽然如此,班固私修之行不能倡。朕命充班固于兰台,为书吏,秩俸么……罚俸半年!”汉明帝说完,故意顿了一下,看一眼吴良,见吴良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并未提出抗辩,这才话锋一转,突然厉声道:

    “三辅众官有材不荐,反欲假朕之手杀国之良材,闻所未闻。司隶校尉部确有失察之罪,现免去鲍昱本兼各职,即在府中待察,由御史台与侍中庐联名查证。果有罪,朕绝不轻饶!”

    鲍昱再一次走到堂中跪下谢恩,北宫卫士令杨仁按令进入朝堂,将鲍昱带了下去。

    这一幕令朝堂一片萧索,众官无不战战兢兢,噤若寒蝉。

    可就在众臣惊惶之时,司徒范迁颤颤巍巍地站起奏道,“陛下,老臣以为,司隶校尉重臣,不可一日或缺。今老臣举荐一人,当得此任!”

    汉明帝大喜,躬身道,“范相可坐下说话,不知卿举荐何人?”

    权倌将范迁扶回座位坐下,范迁又道,“陛下,丰县令牟融,忠诚公正,学品兼备,治丰三年,县无诉讼,民皆安居乐业。本府评议,其绩为州郡之首。老臣举荐此人,可为司隶校尉!”

    刚处置了一位司隶校尉,老宰辅便为朝廷举荐重臣,汉明帝深感慰籍。

    见大局已定,他从御座上站起身,深有感慨地道,“朝中有忠臣,国家无难事,余谢老宰辅忠诚谋国!”说着,身为皇帝,却面向范迁座位,双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举令满朝文武再一次震惊!

    范迁赶紧站起,向皇帝鞠躬还礼,并自谦道,“陛下,为国荐贤良,乃臣下天职。老臣不敢受皇上如此大礼也!”

    汉明帝却正色道,“范相忠诚谋国,如何受不得?受得,受得!余有众卿相辅,乃国之大幸也!”

    话锋一转又道,“尚书台即刻书诏,命丰县令牟融,为司隶校尉。着司隶校尉牟融即刻驰奔三辅,务要亲自督办,定保班固无虞!”

    “臣即刻办理!”尚书令孙堪言毕,出殿安排一番后,又匆匆归殿。

    此诏令一出,东汉初年又一位著名能臣,一下子走上了汉帝国政权核心!

    君臣意见相合,大殿之上时而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时而又春风和煦,君臣一团和气。一直跪在堂下的班超受到的震撼,难以形容。

    三十年来,班超先为雒阳读书世子,后为五陵原农夫,一直生活在父兄羽翼之下,奔走在世俗俚巷之间,何尝见识过朝堂之上如此风景?皇帝圣明,大臣谋国,这不就是史家笔下描绘的清平盛世之景么?有这样的皇帝,有这样的大臣,大汉怎么能不兴旺?

    想吾班超乃堂堂大汉第一剑士,并非一无所用之徒,何故只能屈身安陵邑面朝黄土背朝天?如果皇上看好吾,吾定然也能象范大人、牟大人一样,做一个为皇帝分忧、为万民仰望的忠臣、能臣。不,做文臣屈没了吾一身武艺,应该象窦融窦大人一样,做一个令匈奴人闻名胆寒的大将军!

    他甚至闭目想象着,他按皇帝令出征后,大军得胜班师归来,满朝重臣代表皇帝亲自到城外长亭迎接,就象当年迎接窦融大人入朝时一样,万民歌颂,皇帝嘉许,这该是何等荣耀啊。阿母、师母、阿妹、嫂嫂、窦夫人等人,又该是何等高兴啊!

    他甚至进一步想到,受到皇帝亲自嘉奖,邓府女公子会降贵纡尊,主动到班府递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