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 章(第1/4页)  风雨独立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给我,好让我到旁听席旁听。工党里有一些著名的演说家。记得1947年我第一次到英国国会旁听时,见识了工党议员斯塔福克里普斯如何以锐利的言辞,把保守党影子内阁的殖民部大臣驳斥得毫无招架的余地。他是一个头脑敏锐的人。

    获得唯一的特优奖

    1949年5月,我们参加法科的最后考试。6月成绩公布,我相当满意。我在法科第二阶段的荣誉学位考试中,考到一等成绩,并获得那年唯一的特优奖。芝也考获一等成绩。我们拍电报把好消息告诉我们的父母。我本来应该考到更好一点的成绩,但一等成绩也够好的了,可以作为我返回新加坡以后展开另一阶段生涯的优异标志。根据剑桥大学的规则,一个法科学生在考获学位之前,必须"完成"至少九个学段,一个学段是八个星期,必须住在学院宿舍或是当局批准的住所。芝在剑桥大学只有六个学段的时间,我也只有八个学段。我们得到特别的豁免,都获准在6月21日仲夏日领取学位。

    剑桥大学决心维持悠久的传统。这种传统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显得奇特,但却增加了剑桥作为一个古老学术中心的神秘xìng。在举行毕业典礼那天,学生以所就读学院的资历高低为序,排成一行,然后在导师带领下,走进几座法学院附近的评议会大厦。他们一进里面,便每次五人,每人握着导师右手的一根手指,由导师逐一把他们带到身穿礼袍坐着的校长跟前。学生和导师也依照他们获得的学位,穿上相关的礼袍。等待领取学位的学生身穿短礼服,肩上报着一条缀有白兔毛的垂巾,在背后晃来晃去。导师把学生介绍给校长,校长于是一面说着拉丁语,一面把学位颁授给学生。比利撤切尔以学监的身份亲自带领我和其他学生走上前去,菲茨威廉的学生因为不属于剑桥大学的任何学院而排在最后。典礼举行过后,我们在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陪伴下,到评议会大厦外边的草坪去拍了不少照片。三一法学院几位教过我和芝的法科讲师,以督导的身份也到场同我们分享快乐,特雷弗托马斯也在。杨邦孝把当时的情景一一摄入镜头。

    接着我们转到三一法学院托马斯的套房,开香槟再庆祝一番。另一位讲师T伊利斯刘易斯博士也来参加。我们都很亲切地叫他TEL(姓名第一个字母的缩称)。他教过我们,是个威尔士人。他有副讨人喜欢而显得滑稽的面孔,秃头,细微的白发散在两边,脸上戴着无框眼镜。他对我和芝说:"如果是男孩子,就把他送到三一法学院来。"

    1952年我们的大儿子显龙出世时,我写信给三一法学院的高级导师,预先给他订了个学额。可是,19年后显龙到剑桥大学深造,却决定进入三一学院,也就是当年牛顿所建立的最优秀的数学学府。在三一学院的优秀导师教导下,他以两年时间修完三年的课程,并获得数学一等荣誉学位。

    在举行毕业典礼那天所拍的照片当中,我最珍惜的是比利撒切尔站在我和芝中间的那一张。我没有令他失望,我的"女友"也一样。撤切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为人精明,富有洞察力,而且对手下的学生不借花费许多时间细心教导。有一天,我在他的套房同他一起喝茶时,他指着几个正在特朗平顿街挖掘泥土的工人说,他们在短短三个小时里就喝茶休息两次,过去和战争期间他们的工作态度就不这样。现在他们不愿意卖力工作,国家是不会进步的。我原本以为他是一个反动的老头子,但他教的却是经济学。几年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他知道国家的经济靠什么才会增长。又有一回,他对我说:"你是华人,你们华人有数千年的悠久文化作后盾,这是极为有利的条件。"1949年6月,就在我们快要离开剑桥的时候,一天早晨他邀请我和芝最后一次在一起喝咖啡。他轻拍一下芝的手,然后看着我说道:"他太急躁了。别让他老是这样匆匆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