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迟来的告白(28)(第1/2页)  蓝色地稻草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相比较而言,作为高中的理科生,我对于人文的东西兴趣就要弱一些,但是有些作品也是爱不释手。比如看了捷克裔法国作家的米兰昆德拉的、,一边为里面那些富含哲思的文句叹服,一边借着书的思路解答自己的存在,思考了比如何谓轻何谓重,何谓负重等问题,把自己绕来绕去依旧没有绕出来。

    而当时国内大火的散文家余秋雨的、等作品,给人一种浩大苍茫之感,在感受着中华历史底蕴的同时,不免感到自己的微茫,有一种穿越历史迷雾的快意。此外,认识贵红之后,在她的指导下我还看过rb作家村上春树的、等作品。村上春树的日语原本我是看不懂的,但是林少华的译本,那是一种带着中国文人意境的很容易被吸入内心的文字。所以看着看着,我往往被带入到那种都市生活的失意、孤独与迷茫中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神经也敏感起来。

    可是,这就是阅读的欢喜,我们陪着作者的笔触了解他所描写的世界,然后在有感触之后,转而开始剖析自己存在所建构的一系列芜杂的世界——让自己获得更为有利的确切阐释;并且在具体的某些深感有趣的地方,还可以尽可能的与作者实现深度对话。

    除了去新华书店之外,我常去的就是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这里是亚热带植被的乐园,长满了枫香、金钱松、椰子树等。就在那拥有梦幻城堡的森林广场里,我见到了流行天王迈克杰克逊远在中国的一批年轻粉丝,他们日夜在棕榈树下空阔的广场上划着旱冰,练习着迈克杰克逊翻刻在录像盒中机械舞和太空步,那动感和连贯流畅的动作,让周围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有时情不自禁大声喝彩。

    我在脑海中回忆着当初那些建筑和场景,可是目下的红城完全就像重新建造的一样,在强大的拆迁工作下,那些曾经留给自己温馨记忆的场所像中断的线索已经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辉煌更为西式的高楼大厦——想来只有在记忆中才能追溯当初的那份感动。

    一切都随风而去,远遁在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响起bird的那首英文歌曲的旋律。想着目前的心境就像歌词唱的那样“无法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没有比这让人伤感的了。想着这些,我倒是热切期盼那家新华书店不至于在网上书店的冲击下轰然倒闭,依然还可以供来往的学生翻阅,而我还能够去到里面,待上几个钟头,即使静静的在走廊站着也是极好的——尽管如今我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喜欢的书籍,不再对翻阅新书感到窃喜。

    我想我应该不会找到的吧——只能是一种期盼,在心底的呼唤——或许某一天它会重现,出现在街角的某个角落。

    若是能如此的话,我依旧觉得自己还未离开过这个城市,还是这城市的有机部分,——未尝不是一件美事。不至于像现在望着灯红柳绿满是生疏的街巷,感觉像1900那样乘着一艘巨轮一直漂浮在海上——我讨厌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所谓公平吧,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学着让你逐渐褪去少年的空疏与浮华,在历经变故中变得充盈成熟起来。对呀,青春不就是那样的吗?像夏日的雨季,下着朦胧的淅淅沥沥的小雨,然后关着燥动不安、清新又不失活力而多愁善感的小小灵魂。

    阑珊从厨房走了出来,见我一个人朝着窗外的夜景沉思,方才有些惊觉地问我:“农哥,在想什么心事啦?”

    “没什么啊!”

    “你有点不对劲,有事瞒着我吧!”

    “没有瞒着你啊,——不过你这一说,我倒真有一件事得告诉你,贵红说我妈明天可以出院了!”

    “是吧,这是好事啊——不过,都检查好了吗?”阑珊听到这里,一边口上应着,神色之间却是立即有些失落——显然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