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四一、慈母手中线,严父笔中情(第3/9页)  危险啊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野”没有花很大的劲,就一鼓作气地解放了广东全境。

    广东解放后,这些部队就驻扎在广东。其中,驻扎我们家乡的就是当年威振敌胆的“塔山英雄团”的一个分支,当年在塔山阻击战中担任重机枪手的战士在一个县里当了军管会副主任(后来成了副县长),而他的一个当年在行军中与他轮换着扛机枪的战友,就在他领导下主持一个乡镇的清匪反霸工作。这位战友阶级立场坚定,政治觉悟很高,作战十分勇敢,稍嫌的就是因为当时家境贫困没有读而缺乏文化。

    刚解放时,百废待兴,法制没有像现在这样完善。当时,为了有利于发动群众,对一些民愤较大的地主恶霸,只要经一定级别的军管会研究后就可以枪毙,不用经过什么级别的法院判决。对于这段历史,嗣后个别有文化的领导人曾以赞赏的口吻说:这是“矫枉过正”,人们通常都叫做“快刀斩乱麻”。当时,每次召开群众大会,都会拉出十几个坏人来一字儿排着。其中,有要枪毙的,也有不枪毙仅用敲山震虎手段震慑他的。至于枪毙谁、留下谁,只有主持大会的极少数几个人才知道。那天,要枪毙十个人,这位战友在前一天晚上就叫乡文教他读出名单上的名字。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晚上的学习,到第二天早上,他已经能读出名单上的全部名字了。

    早上九点多钟,该乡的清匪反霸大会如期在河边草坪上举行。

    只见这位北方汉子,看着近万名群众,不慌不忙地说了几句开场白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开始读起要镇压的坏人名单来。他每叫一个名字,就高声吼道:“民兵同志,立即执行!”

    当念到不枪毙的第十一个名字时,仍在兴头上的他抬起头来,用两目的余威扫视了一下会场,不看讲稿就高声说道:“民兵同志,立即执行!”

    只见几个民兵拖着这位本来命不该绝的地主,丢在沙滩上。接着,只听“啪!”“啪!”“啪!”数声枪响,一缕冤魂卷成几个圆圈转动着螺旋上了西天。

    这时,忽见这汉子冷静下来,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喃喃地说:“不对,错了!”、“不对,错了!”

    原来,在纸片上,这第十一个名字后边写的是:“暂缓镇压,以观后效”八个字。

    后来,在整风整社运动中,这位同志受到党内、外严肃的批评,他个人也认识到是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对不起党和人民的栽培。

    这位当年“错了”的汉子,在广东折腾了数十年,也算他能把教训转化为经验,善于学习,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最后,官至地市的局长位子才离休,在局长任上还出过一些趣事,他可以说真的做到了“在学习中做官,在做官中学习”。——这是后话。

    孩子:上面三条汉子,真是懵懂得到家了!一个是被谁杀了都不知道,结局真比“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子还惨;一个是朱红一批,究竟批准杀了谁也不知道;而另一个是枉杀无辜,待那人死了才知道自己“错了”。

    人们在惊叹之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化和知识。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将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转变为提高自己乃至人类生存能力的技能。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当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事熟练得像庖丁解牛般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时,他实际上是在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和学习的收获,同时,也在实践着自己成功的人生。诚然,知识在不断更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纵使当初知识较为丰富的人,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也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有一个电视主持人讲了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位作家早年写过几部武侠小说,以后就再也写不出作品来了,他便花大价钱买了一部真迹的《武功秘笈》,希望能增加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