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七章祸根(第1/3页)  村里有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氏丈夫拖儿带女,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弄着赵氏尸体去县衙递状纸,当时在金城县做知县的是个四川巴人,姓薛名瑞字建邦。一嘴四川话,了大堂才用半撇子京话,也弄的人们似懂非懂,不过此人为官到也耿直,也称的清政廉洁,在金城县也算口碑不错。

    赵氏丈夫及乡众乡邻,到了县衙让衙役进去通报,有告状的冤主前来鸣冤叫屈,那薛知县正与县衙里的主薄正商量有关征税纳粮的事,主薄也是知县的下属的一个九品小官吏。当时的大清朝有的县有县丞一职,也相当于知县的一个参谋吧,但据我考证当时金城县确实没有县丞,只有主薄一职。

    对于清朝的知县,虽说有朝廷定夺,当时全国有1358个县,所有的知县其实还是有省里来调动安排,朝廷安排了省里可压下,那儿有调动省里也可确定去留。

    据金城县当时的情况,县衙各职加起来也有150来号人,这主薄的来源可由当时的监生、吏员、宣课司大使、兵马司吏目、司狱、府税课司大使、州吏目、府仓大使、巡检、典史、道库大使提拨。正说着话,有人报有案子了,有人来告状。

    这薛大人一听,吩咐众人先散会,先处理一下案子。于是有长随跟着出来到了大堂。长随,也称长班,是县官普遍使用的家奴、家人,但他们不是那种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而是专门投身衙门以当奴仆为职业的人,他们与县官的关系是雇佣关系,人身依附性不强,并可以自由地择主,今日同李官一起任,明日又可投奔张某衙门;他们的职责是帮办公务,不同于伺侯主人生活起居的奴婢,其从事的公务主要有门、司印、签押、司仓、跟班、值堂、书启、呈词、执贴、传话等。

    衙役把赵氏丈夫领进大堂,其余人都在大堂门口等待传唤。薛大人见堂下站着一个老实巴脚,一脸悲痛欲绝的年汉子,便问了问那镇那村的,姓氏名谁,并所为何事而来。

    赵氏丈夫也简单地回了知县大人的问话,便把状纸递了去,那薛大人看了看状纸,也点头称好。然后问:“你们村这‘活阎王’太冒皮皮了吧?光天化日乾坤朗朗竟然目无王法这分明是跟老子叫板,三班衙役,给我传嫌犯到案!”

    当时的大清朝所谓的三班衙役即皂、壮、快三班。是州县衙门一个庞大的阶层,最低级的组织。一般来说,皂班值堂役,快班司缉捕,壮班做力差,其实也没有截然分开,皂、壮二班共负内勤、站堂、行刑、警卫、呵道等责任;快班又分步快和马快,专管缉捕。所谓“三班衙役”,也只是个概称,实际也不只三班,除了皂、壮、快三班外,还有民壮、弓兵、粮差、门子、禁子、厨夫、伞扇轿夫等,也属于这个阶层。

    薛大人发了话,立刻有人去照办,并且不费什么功夫把“活阎王”带了回来, 那“活阎王”似乎没把这件事放在心,薛大人问话他也只是回答,赵氏出言不逊,辱骂在先,不慎失手将赵氏打死。己经作了赔偿,如果赵家觉有什么不妥,望大人调停。

    这薛大人也是近五十多的人了,安当时大清官吏退休由七十岁改至六十岁,本来薛大人想在好好干几年,把地方人弄的太平无事后全身而退,没想到今天遇了这么个茬,薛大人有点来气。心想,瞧你小子也不个是什么好东西,对老子还鬼迷日眼地,杀了人你想撇脱了,你以为弄死人家一只鸡一只狗吗?这叫人命关天,赔钱了事?毛线!

    薛大人见“活阎王”大有藐视公堂之意,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闹不清什么是王法二字,好罢,便怒喝一声:“来人,如此歹人,给我按下杖十再说!”下边衙役一听,不容这“活阎王”有什么反应,按下要打。

    薛大人身边的长随递个眼色给他,这薛知县才一摆手对“活阎王”又道:“本官一向曲直分明,从不滥用私刑,你可有话说?”

    这“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