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9章 共和国的崛起 五(第2/3页)  天下豪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还在琢磨着要在天津招募一点壮士,好挖武好古的墙角。回家一看自己的儿子要去当兵保卫武好古了……

    “你们,你们才多大?怎么能从军?”张克相指着俩儿子,“而且幽州是武家的,用得着你们去保?”

    “大人,”年长一些,在北开小学读五年级的张仲舒道,“儿子都十六了,还有一身的好武艺,怎么就不能从军?而且幽州怎么就是武家的?武执政是元老,您老也是元老,幽州有咱家一份啊!”

    有吗?张克相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有……

    年纪稍小一点,还有一半胡人血统(是张克相和一个胡姬生的崽子)的张仲宁也道:“大人,孩儿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也有一身武艺,不怕契丹人!也要保卫幽州共和!等打败了契丹,孩儿也不读书了,孩儿要当个骑士。”

    “你们……”看着两个不省心的儿子,张克相被气得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在他看来,武夫终是下品,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

    所以他几个年长的儿子都留在开封府的张氏家塾中读书,可惜天赋有限,连发解试都过不了。现在都年纪一大把了,还在家啃老苦读。

    也正因为几个大的都没出息,张克相也想开了,让两个小的去学新学,以后考不上进士还可以接了自己的买卖。

    可没想到两个儿子在实证派的学校里面让人洗了脑了!

    张克相面孔一板,刚想教训儿子,家里的仆人就来通报:有客来访!

    来访的也是大相国派的元老,天津大相国寺方丈智深大师,就是鲁智深。大相国寺也是界河商市的发起人之一,而且大相国寺银行(原来的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还是幽州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智深大师凭着大相国寺银行的纳税成了幽州元老院的元老。

    有钱的和尚来了,张克相也没功夫训儿子了。连忙让人准备斋饭,还亲自出迎,将大和尚请进了内厅。

    智深和尚现在上了点年纪,胡子花白,体魄也没过去那么胖大,不过嗓音还是如以往一样宏亮。

    “怎样?你家的几个小郎君是不是也嚷嚷着从军报国?”大和尚接过张家仆役递上来的茶盏,抿了一口香茶,笑吟吟地问。

    张克相听了这话有点奇怪,鲁智深怎么有此一问?他又没儿子……

    “向老的两个孙子也被蛊惑了,气得老头跑到大相国寺要出家。”

    “出家?”张克相愣了又愣,“他出家了,两个孙子就不去从军了?”

    “唉,”智深大和尚连连摇头,“两个孙子从军事小,大名向家争产事大。”

    “大名向家……”张克相叹了口气。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张克相家里的产权之争,向宝家也有,而且更麻烦。张克相是张耆的子孙,和张克公、张叔夜、张克戬(也是张家将门出身的进士)都是正经的张家将门子。可向宝不是向敏中的后人,只是向氏族人。受了向宗回、向宗良的委托,带着几万缗到界河商市创业。

    谁知道这业创得大发了!几百万缗都有了,自己还成了幽州共和元老院元老。

    而支持的向家两兄弟又在大观年间相继去世,一帮向家子孙也就想要分配向宝经营的产业了,要求向宝变卖产业,把钱带回开封府去。可是向宝的几个儿子偏偏不肯答应,想要吞了这几百万家产。

    说起来,这事儿也是武好古在使坏。在界河商市发展的过程中,他搞过几次产权登记。以方便收税为借口,鼓励张克相、向宝这样的代理人“代持”。

    也就是说张克相和向宝名下都有几百万上千万的家产!

    财帛动人心啊!

    他们不仅有财帛,还是共和元老院元老……虽然和武好古有政见分歧,但是他们在天津市经营多年,也形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