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5章 拥有四海的皇帝——官家不怕(第2/3页)  天下豪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杆推到沙盘台上鸳鸯泺所在的位置上。重臣们瞄了一眼沙盘上的鸳鸯泺,可是汇聚着不少小旗子,其中还有一面特别大一些的旗帜,上面赫然写着耶律延禧四个字。

    大辽皇帝到了鸳鸯泺了!?

    张商英和郑居中的两颗老心脏一下子都提到嗓子眼了。

    赵佶看到群臣向他行礼完毕,就阴沉着嗓子道:“河北宣抚司奏报,耶律延禧在年前就驻跸鸳鸯泺,并且不断有宫帐诸军开往鸳鸯泺集中,总数可能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

    十万!?

    重臣们的脸色也一点点变得青白了,契丹可不比党项!契丹是可以轻易集中清一色的十万精锐骑兵的这是不计算辅兵的数据,如果算上守营和打草谷的辅兵,三十万大军也拉得出来。

    这个国力军力,不知道比党项强大了几倍!

    而且,契丹和党项还有一个更大的不同,就是机动能力是一个天,一个地。党项出阵别看他们动辄数十万,其实大多是步行的乌合。战斗力不强,还会拖累骑兵的机动。

    而契丹人有的是马,十万大军(总数)可以配上三四十万匹战马,行动起来可以风驰电掣一般!哪怕打不赢大宋的新军,凭着这一手快速运动的绝技,也可以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各处入寇,让两条腿跑路的宋军疲于奔命。

    另外,河北、河东的百姓和驻军,可不必西北,他们根本不适应战时环境。而且都恐辽久矣!

    听说契丹要入寇,多半就吓得要逃难了!这样的军心、民心,还想好好抵抗吗?

    搞不好,又得让契丹人一路杀到黄河边上了。

    “敢问陛下,”张商英终于反应过来,低声问赵佶道,“河北宣抚司有什么应对之策吗?”

    “河北宣抚司奏请备战。”赵佶冲着殿中伺候的一个小黄门一挥手,这个小黄门手中就拿着河北宣抚司的奏章。看到赵佶的手势,连忙走到张商英跟前,将奏章双手奉上。

    张商英马上拿起奏章翻看一瞧,原来武好古在这份奏章上提出了备战整军的方案。

    “陛下,河北宣抚司想要征招骑士加入河北新军骑兵第一、第二将?”张商英看了一会儿,已经发现问题了。

    沧州一带的骑士,大部分都是御前骑士啊!虽然殿前御马直已经好几年没有再征招骑士番上服役了,但是那些骑士的军籍还在殿前司啊!一旦允可武好古的要求,这些御前骑士可就会变成河北新军的骑兵了……

    赵佶道:“武好古说沧州骑士多年未曾召集,已经不复昔日之勇,必须尽快征召入伍,严加训练,否则就难以在战时大用了。张叔夜,王禀,你们怎么看?”

    武好古当然是在忽悠人了。

    骑士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家为单位的,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军事单位。是真正的军民一体!为了保障安置在沧州及其附近地区的三千多个骑士之家的战斗力,武好古采取了从娃娃抓起的办法,开办了界河骑士小学。

    凡是骑士之家出生,无论是御前骑士还是界河骑士,他们的子弟都可以在通过比较容易的考试后入读。由骑士小学负责他们的培养和训练!

    所以武好古现在可以征召的对象,并不局限于骑士本人,还包括他们的子弟。可以动员的人数和质量,都远比朝廷中的高官想象的要好。

    另外,武好古的假子军团也在继续发展。不仅将一开始的近千人培养成了精锐骑兵,还有一部分甚至得到了官身。

    与此同时,第二代假子骑士,也在武好古控制了耽罗岛后开始在“招募”(其实是购买),随后就开始在耽罗岛上训练,人数也有1500(计划训练出1000人)。

    也就是说,武好古现在并不是很缺骑兵的兵源,只是缺少适当的名义将北沧州的骑士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