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3章 奸商也懂兵法(第2/3页)  天下豪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怎么算?”

    武好古道:“禁军服役之期长久,往往二十入伍,五六十才能退役,一干就是三四十年。可是寻常士卒的精壮之期才有几年?致平兄也是练过武艺的,应该知道武艺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年老体衰之后,武艺也会衰退。如果不努力打熬,三十岁后就要走下坡了。而要打熬气力,这开销可不是寻常士卒可以承担的。

    所以朝廷花三十到五十缗养一兵,养他三十年,真正可用的也就是十五年。而且禁军因为要长久服役,所以都是拖家带口的。因此也不可能四时在营,不停训练。往往三日之中,只有一日在营。这十五年可用之期,又得狠打一个折扣了。

    另外,禁军阙额严重,也是尽人皆知的。朝廷账面上有五十五万禁军将士,可实际上有多少?能有三十多万就不错了。而这三十多万还常常被长官占役挪用,去干各种私活了……这样七折八扣下来,朝廷花了那么多钱养五十五万禁军,真正能用的,也不知有没有五万?朝廷为了得到一个可用的禁军,一年怎么都得花费数百缗吧?远比雇效用士昂贵了。”

    “帅司只算了人工,”赵钟哥插话道,“还没有计算器械马匹的开支……朝廷实际上只有五万可用的禁军,却要按照五十五万禁军的标准制备器械、马匹。负责制备器械、马匹的官吏厢兵,少不得又要上下其手捞上一笔。而效用士的器械马匹多是自备,虽然要给一笔置办费用,但还是划算的。要不然大宋朝廷也不会频繁招募效用士随征了。”

    武好古笑着,“养了五十五万禁军,可打仗的时候又是效用士,又是弓箭手……朝廷养兵可真是个赔了老本的买卖啊!致平兄,咱们的大教化团可不能这样,也没那么多钱可以赔。”

    章援问:“大教化团全用效用?”

    武好古笑着反问:“除了效用,大教化团还有别的兵可以用?”

    章援认真想了想,摇摇头,“的确没有,只是,只是……”

    “只是效用用好了也不易。”赵钟哥插话道。

    “没错,”章援说,“从外面那些佣兵头子手中雇来的效用,只怕不能按照《骑兵学》、《步兵学》、《战术论》上面的办法使用吧?”

    武好古笑了笑:“这和从谁手里雇佣效用无关,而是和谁去雇效用有关。”

    章援没有明白。

    武好古解释道:“谁雇佣,谁装备,谁训练。致平兄,你首先要有一个军事机宜指挥,这是万万不能马虎的。其次要有一批能按照《骑兵学》、《步兵学》、《战术论》上的办法带兵的部将、准备将和队正。然后直接把组成部、营、队的钱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同佣兵行和器械行的人谈,自己去训练。再让军事机宜指挥去监督他们就行了。

    当然了,还得有人帮着你管帐、管粮、管地盘……这些人才,致平兄不缺吧?

    最后,还得有一个合适的功赏、惩罚、抚恤的办法,这样才能督促力战。”

    武好古的办法,其实就是把军队管理给商业化了军事机宜指挥就是高效率的管理团队。能按照《骑兵学》、《步兵学》、《战术论》上的办法带兵的部将、准备将和队正则是承包制下的分店、分厂经理。佣兵行和器械行则是供应商。

    这种商业化的军队当然比不过革命化的军队,比起那些管理良好的封建化军队可能也差一点不过封建军队的管理通常是很差的。但是比起北宋的官僚军队,却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北宋的军队同样化了大钱,但是官僚化的管理使得各级权责不明,激励和处罚的机制失控,甚至出现了逆向激励的效力。宋军实行的是高薪俸和低功赏加低抚恤的激励制度。也就是说混军饷是最划算的,拼死拼活去立功也不大可能从小兵一路升到将军,因为晋升路上的等级太多了。而战死和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