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1章 撼山易,撼高家军难 十八(第2/3页)  天下豪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所有射程较短就不是问题了。

    党项人的各级带队军官,这时手心里都攥了一把冷汗,死死的看着宋军严整的大队,渐渐逼近了己方的射程之内。

    宋人的步兵实在太多太密了,多到了可以组成人墙的地步。那么高的密度,就不怕被箭镞一片片射倒吗?对了,他们一定是重甲步兵!各个都披着铠甲吧?

    和这样的敌人拼弓箭,真是让人痛苦啊!

    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又发生了!宋军居然没有在星星点点的火光前停步,而是毫不犹豫的踏进了撞令郎和负赡军们用火箭标识出的“禁区”!

    他们疯了?

    忘了带弓箭了?

    所有的西夏军将士都愣住了,一时间连箭都忘了射了,直到带队卫戍军军将反应过来,大声下令。就听见空气中一阵嘣嘣嘣嘣的弓弦声响,无数的羽箭才暴射而出,直扑向宋军涌来的大队!

    因为之前武松已经确认西贼不敢出营应战,所以他在大队向前扑击前就调整了队列。

    十八个营被分成了三列,每一列都是并排的六个营。但是每个营下面所辖的队都进行了调整,最前列的六个营都下辖了刀盾手,第二列的六个营则是由弓箭手组成的,第三列才是长枪兵。

    所以首先踏入西夏军弓箭打击范围的,就是18个刀盾队,总共2880名刀盾兵,每一队都是一个单独的刀盾阵,排出十乘十六的密集长方队形,冒着雨点般落下的利箭前进。走在队伍前排的刀盾手都用盾牌遮护在身前,抵御从正面飞来的箭镞。后面十一排的刀盾手则把手中的圆盾高举过头,遮挡从空中落下的羽箭。乍一看还有点罗马盾阵的样子。不过宋军使用的是体积较小的圆盾,循着小盾长剑(刀)的路线,只能遮护住要害,不可能对弓箭“免疫”。但是他们都披着全套的扎甲,再加上盾牌遮护要害,基本可以无视弓箭了。

    就在18个刀盾队顶着西贼的雨点一般射下来的箭镞猛冲的时候,刀盾队后面跟着的18个弓箭队则全部组成四列横阵,跟随着前方的刀盾队,踏入了西夏军弓箭的射程之内。随后停止前进,开始向着西夏军的营地抛射羽箭。而跟在最后的是18个长枪队,他们则以四列纵队,从18个弓箭队横阵间的空隙穿过,继续向前。

    宋军的弓箭手和长枪手的活动,西贼那边并没有人注意到,哪怕从空中落下的一波波箭雨,也因为没啥准头让人忽视了(宋军弓箭手根本看不见目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那18个不断逼近的,朦朦胧胧的方阵给死死吸引住了。

    虽然看不清朦胧中的方阵到底是由什么样的战士组成的,但是谁都知道他们是来肉搏的!

    整整18个肉搏方阵啊!得有多少想要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壮士?别说是没怎么打过仗的负赡兵和撞令郎了,就是上过沙场的卫戍军将士,也都心惊肉跳起来那18个肉搏方阵看上去都很大啊,怎么都得有两三千人吧?而且箭镞射过去也没啥用,多半都是批铁甲的!

    一下子看到两三千披甲的刀盾兵或者是长枪兵啊!能不害怕吗?要知道西夏这边,因为战线过长,长达三十里,而总兵力也不过八万人,所以平均到每一里上,兵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在扣除护卫乾顺的六直军和铁鹞子以及一部分看守物资、马匹和营地另外三个面的负赡兵之外。被乾顺用于正面三十里防线的就是5000卫戍军,6000撞令郎和不到30000负赡军,总共40000人上下。平均一里防线上就是一千三百多人。

    而武松所指挥的18营战兵所展开的正面还不到三里。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正面上,抵抗18个宋军战兵营的,只有4000上下的西夏军士,其中大部分还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撞令郎和负赡兵,如何抵挡得住两三千宋军甲士的冲击!?

    看到黑压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