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4章 黑锅谁来背?(第2/3页)  天下豪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工作。

    另外,武好古入宫还想打探一番官家赵煦的身体状况。他知道赵煦命不久矣,不过却不知是什么时候驾崩?也不知道赵煦会不会因为元符二年的几件大喜之事而心情愉悦,身体也能因此多支撑些日子?

    他现在有点担心赵煦熬到赵桓(钦宗)皇帝出生之后再过世。这样一来,就没有赵佶的什么事儿了……之前武好古可能会以为没有了宋徽宗这个昏君,大宋江山就能维持下去了。

    可是现在他知道,宋朝的问题其实出在教育上!宋朝的失败是教育的失败,培养不出允文允武的封建主义接班人了。开封府的将门子没几个会打仗的,科举考出来的文官除了道德文章之外的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都不强。

    结果就造成大宋的太平盛世无比脆弱,遇上特别能打的女真蛮子就跪了。

    而要改变这个局面,就得把“考试取士”改为“教育兴邦”,而如此重大的改革,要是没宋徽宗这个抓手,自己一个近幸武官根本无法推动。

    甚至,连自己费尽心机打造的界河商市也可能因为没有钢板一样的后台而关门大吉。

    所以他今天怎么都要近距离见一见赵煦,才好放心过年。

    “大王,今日你下朝颇早啊。”

    骑着马走到人山人海的潘楼街上时,武好古拐弯抹角打听起了赵煦的身体情况。

    “那是,今天晚上官家又得熬通宵,明天还得在东华门接受朝拜,还要见各国的使臣,中午还要给梁氏夫人和瞎征赐宴,一直得忙得黄昏后才能喘口气儿。初一还得拜祖宗,还得去琼林苑给辽国使臣赐宴,初二则是给西夏的使臣赐宴,还要去景灵宫(皇家道观)烧香。若是我们这样的身子也就罢了,几日不睡也没甚底,可他不行啊……”

    赵佶的语气听上去非常难过,显然没有想到他哥死了皇帝就是他做了。

    “不行吗?”

    “是啊,脸色难看的紧,也不知得了甚恶疾……对了,大郎,你可别乱说啊。”

    “知道,知道。”武好古顿了顿,“就不能让他歇歇吗?”

    “他哪儿肯歇?”赵佶苦苦一笑,“今天散了常起居后准保在崇政殿和宰执重臣问对到吃午膳。午膳后还有一大堆的除夕之礼要做……”

    会不会给累死?武好古心想,他知道除夕到上元节间的十几天皇帝的日程安排是满满当当的,都快累成狗了!

    如果赵煦和赵佶一样身强力壮也就罢了,可是他偏偏是个病秧子,多半还有肾病,好好养着或许能多活一些日子,若是累得厉害,会不会……就是这几日了?

    宋徽宗马上就要来了?

    ……

    赵佶和武好古一行人被堵在潘楼街上缓缓前行的时候,官家赵煦正一边喝粥一边在看《共和商约》。

    他最近的胃口非常差,山珍海味什么的看着就饱了,所以干脆让御膳房熬了点五味肉粥,倒是还能吃一点。

    “李忠,童贯。”赵煦忽然皱起了眉头,还唤了两个站立在崇政殿中的宦官的名字。

    “这《共和商约》……”赵煦斟酌着用词,“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商约》其实也能用于治理天下?”

    两个宦官都是一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赵煦的问题了。

    赵煦却喃喃自语道:“元老会议政监督,政所行政,大都保、警巡所、水巡所分掌兵事,这不就能治理国家了?

    而且把议政和行政分离似乎也有可取之处,既可以分宰执之权并行监督之权,又能实行独相专责,比群相制要好的多。官家也不必那么累了……”

    赵煦说的其实是真心话,他现在是真心希望大宋也能实行《共和商约》里面的办法。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以后就是主少国疑(他还是不愿意接受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