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9章 海军之始(第2/3页)  天下豪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贵使一定以为我们渤海人是游牧渔猎之民吧?”

    对了!武好古想了起来,渤海人早就汉化了,是农耕定居之民,也有比较发达的手工业。

    光明君接着说:“大辽的铁,大多都是我们渤海锻奴在打造……我们渤海人怎么会没有铁?”

    原来渤海人是有铁的!他们自己就会打铁!

    这对武好古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啊!

    因为渤海—女真本为一体!渤海有铁,女真自然有铁了!看来大宋根本不可能用“铁禁”之策去削弱女真的战斗力了。

    “钱……”武好古继续应付着光明君,他其实根本不想支持渤海人,只是这种事情他说了也不算,“你们也需要用钱雇兵吗?”

    在他的印象中,北方的少数民族崛起的时候,一般都不搞雇佣军的。

    光明君苦苦一笑:“贵使以为我们渤海人还是部族之民吗?只要族长一声令下,族中壮士就能自备弓马粮食参加作战?”

    是了,渤海人也是定居的农民。

    “渤海不是有右姓大族吗?”武好古不确定地问,“他们莫非和燕四家一样?”

    “自然不一样!”光明君说,“但是他们也需要用钱……我们渤海人是很缺钱的。”

    这个光明君自然不会和武好古说实话了,实际上不是渤海大族右姓们见钱眼开,而是他和宝剑王所属的大氏王族如今势力衰弱,同时内部也分崩离析,如果没有充足的金钱,是根本不可能驱使右姓诸家,建立自己的领导地位。

    另外,渤海人毕竟是定居的农耕民族,商业也早就发展起来了。所以金钱在他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是有一定作用的,而用钱也可以雇佣到壮士。

    若是渤海大氏要举兵,自然就需要花钱雇佣大量的武士来充当自己的嫡系。

    要不然都是右姓大族的人马,这渤海国到时候谁说了算?

    武好古点点头,心想:你们要钱,官家那边肯定会掏钱……“大送”嘛,别的事情不会,就是送钱比较拿手。契丹那边一年送五十万,党项那边一年送二十万,渤海人一年送个几万算什么事儿?况且渤海人还不白拿钱,人家还办事儿呢!

    “那么……”武好古顿了顿,“你们要怎么收钱呢?官家若是要联合你们渤海,一年赐下数万缗总是有的。当然了,也不会都给钱,估计是钱、绢各半,也可能都给绢帛,毕竟我朝这些年有点缺铜了。可恁般多的铜钱和绢帛,要如何运往你们那里?”

    什么?这就讨论运输铜钱绢帛的问题了?

    光明君愣了愣,他也没想到事情的进展会那么快……哦,也不是事情进展多快,而是眼前这个宋朝的九品小官想得有点远了。

    不过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就讨论一下吧。

    “这钱帛运送倒是个问题,”光明君问,“不知贵使有何办法?”

    这年头可没有一个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几万缗的铜钱绢帛是很重的,而且体积庞大,若是要从开封府送往渤海人聚居的辽阳府,可……真是不大容易的。

    “当然要海运,陆上是没有办法的。”武好古其实早就有主意了,“另外,也不能直接运送铜钱,因为我朝是禁止铜钱外流的,若是被辽人的关卡发现,一定会起疑心。所以要把钱换成物,就运送一些能在辽国出手的东西给你们。而你们呐,就成立一个商行,用来出手这些货物。这样辽人就很难查出来了……

    对了,这个商行最好别用渤海人的名义,也别用宋人的名义,就用高丽人的名义来办吧。”

    武好古这番谋划,其实是在为自己成立一个“特许”海运商行找借口。

    因为支援渤海人的事儿虽然势在必行,但是大宋朝廷上那般人胆子都很小,不可能公开支持,多半会采取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