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3章 待诏直长(第2/3页)  天下豪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位竞争者,端王殿下连画像都没见过!

    潘巧莲的领先优势,还是颇大的。

    生意上的事情谈得差不多了,潘孝庵正要在家中设宴,招待武好古时,门外女使突然来报,“有武家人前来,在门外求见。”

    武好古一怔,忙站起身来。

    这几日他可一直在等宫中的宣召,现在家里来人,莫非是宫里的官家、太后想要自己去画图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门外走进一人,正是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他没有和哥哥一起送潘巧莲回家,而是自己先回了第一甜水巷的宅院。

    “大哥,快些回家。”

    “怎么了?家中出了何事?”

    “宫中来人了,是翰林图画院的梁大官,是有敕命于你,让你立刻返回家中。”

    梁大官就是梁师成,原本是勾当翰林书艺局,在刘瑷去西军当走马后,就被任命为图画院的勾当官了。

    这个人,日后可要位列六贼的,而且还号称是苏东坡的私生子,还以中官身份中了进士,可是个大牛!

    武好古正巡视着要结交一下梁师成的时候,潘孝庵已经大笑着给他道喜了。

    “恭喜大郎,看来要不几日,你便不再是布衣了。”

    潘巧莲更是大喜,笑道:“大武哥哥,终于等来了,快些回去吧……若是得了绘画称旨,就叫张二郎(张熙载)来通报则个。”

    “好,好的,”武好古吸了口气,冲着潘大官人一拱手,笑道,“十一哥,那好古便先告辞了。”

    ……

    梁师成说起来也是武诚之、武好古父子的熟人,因为武家画斋的主营其实是书画——不仅有绘画,还有书法作品。而梁师成之前管的是翰林书艺局,是负责宫中书法作品的收集、制作和管理的,也从武家手里进过货,上次的退货风波也有他一份。

    不过那时他是奉命行事,而且也没怎么出头,所以也谈不上和武家结怨。

    当武好古跟着弟弟武好文急匆匆回到第一甜水巷的家宅中的时候,穿着一身绿色官袍,面白无须,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梁师成正在厅堂里面和武诚之一起喝茶说话。

    “大郎,快过来拜见梁大官。”

    看见儿子进来,武诚之连忙招手唤武大郎上前。

    “见过梁大官。”

    武好古上前行了一礼,并不是磕头大礼,仅仅是拱了拱手,弯了下腰——这是宋朝平民见官的标准礼仪,叩头什么的……那是认罪哀求的时候才行的礼。

    “不必多礼,先接敕命吧。”

    梁师成满脸堆笑,显得非常客气,说话的声音也极温和,没有一点“大奸臣”的模样儿。

    说着话,梁师成就站起身,取出了一封黄麻敕书。宋朝的“王言”,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圣旨是分为: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类型的,各自代表不同的概念。

    其中诰和敕,是指官吏接受封赠的寻常文书,一般是黄麻纸上书写的。其中封赐五品以上官吏称之为诰命,五品以下则称为敕命。

    另外,和后世人们想象的不同,在宋朝接受敕命是不需要行跪拜大礼的。跪拜大礼在宋朝是相当隆重的,不是后来的大清朝,官员百姓动不动就矮半截。

    在宋朝,只有“宣麻”才需要跪受制书(不是诰和敕),而“宣麻”的意思宣读写在白麻纸上的制书。根据宋代礼制,自妃后、皇太子、亲王、公主、宰相、枢密、节度使并降制,用白麻纸书!

    所以武好古想跪还没资格呢!

    另外,“宣麻”时的制书都是翰林学士亲自起草的。而敕书则是“海词”,就是现成的训词,写上名字就能用,人人都是一样的。

    而今天梁师成带来给武好古的敕命,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