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二章 关羽建言(第2/3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吾观雷薄,如插标卖首耳”

    “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吾杀他,犹杀狗彘耳,空污刀斧”

    “吾带本部五百校刀手即可平之”

    “小将愿往斩雷薄头,献于帐下,如不胜,请斩某头”

    关羽心说这几句词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陆康却是哭笑不得,心说这五个活宝,勇则勇矣,就是不太着调。笑着安抚了他们一番,让他们先退下了。

    接下来几天,陆康在太守府里对外下达了无数命令,宣布庐江正式进入战争状态,放假的全部提前回归述职,从事生产的放下工具拿起武器集结待命,老百姓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躲避或迁移。

    府库里的各种物资,兵甲钱粮旗鼓木石之类纷纷运出来,分发到士兵手里或摆在指定位置,人人忙忙碌碌如同蚂蚁一般。

    而关羽也没闲着,他四处走动观察,时而巡视城防,时而观察军营,时而询问士卒些问题,他要尽最大程度了解庐江的武备情况。

    在了解得差不多之后,他集合了所有的部下,统计了一下数量一共有五百战兵,五百辅兵和六百水军。原本因为海难的缘故,当初带离青州的五百战兵、一千辅兵和一千水军各

    损失了三分之一。来到庐江后,关羽从辅兵中抽取一部分提拔为战兵,补满了五百战兵之数,故而辅兵便只剩下五百了。

    关羽向陆康申请在当地征募士兵,陆康应允,于是又临时招募了五百辅兵和一千四百水军。因为庐江人很适合充任水军,故而水军多征募了一些。不过这些新募士兵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也需要与青州军磨合,故而所起作用不大,现在主要依靠的还是那五百战兵。

    几日之后,新的消息传来袁术军入侵庐江的,目前只发现雷薄一部约数万人,其中骑兵有但是不多,展露在表面的也就千来人的样子,骑的是南方的矮脚马。

    这些人从巢湖上岸后就直奔舒城而来,并未分兵。他们的前锋部队已经在舒城下不足十里处搭建营地,为后续部队的安置作准备,而水军则全部留在巢湖,并未朝其他方向移动。

    收到消息后,陆康召集了舒城内的各级官员来到太守府正厅商议军情,关羽及其副官也赫然在座。

    对于雷薄的进攻,众人意见不一,有的坚决主战,有的希图主和。主战的人中有的力主出城迎击,有的倾向于据城而守。而主和者有的想要彻底投降称臣,而有的则是希望付出一些代价来换取敌人退兵,还有的是打算通过谈判来稳住对方,同时向周边其他势力求援。总之,各有各的想法。而唯独关羽,只是看着他们说,自己并未发一言。

    待众人都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陆康看向关羽“云长可有何见解,不妨说说看”

    关羽之前一直保持沉默,一是因为他本来就话不多,二来是觉得自己作为庐江的客卿,在这种正式会议上不便主动发言。现在与之前军营里不同,那时候不是正式的场合,私下说说见解没什么,而现在这种正式会议上,若是擅自说了什么,可能会被人认为逾越失礼。

    现在既然陆康主动问起,那关羽也不再客气。他看了一眼副官,说出了他之前与副官商议出的结论“这几日某打听了下袁术夺取扬州的详细过程,得知此人亦会用计,他既然已经用诈巧攻取了九江、丹阳二郡,则在取庐江的过程中,用些计谋也是极有可能的。”

    众人有的颇为赞同,有的不以为然。

    关羽继续说道“故而某的意见是,对九江、丹阳方向依旧要随时关注打探,看看是否有军队在边境集结,其余诸县的防御也不能放松,以不变应万变。

    至于舒城这边,某先前已同陆太守说过,舒城兵力抵挡袁术军数万人足矣,不需要再从其他县调兵,庐江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