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章(第1/5页)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石敬瑭,父名臬捩(niè liè)鸡,欧阳修称“其姓石氏,不知得其姓之始也”。薛居正编写《旧五代史》则说石敬瑭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而且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c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汉朝衰亡,关中京城动乱,其子孙后代流浪漂泊西部边远地区,定居甘州(今甘肃张掖)。

    但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中说他这个姓不知道最初的来历

    唐景福元年(892年)石敬瑭生于太原汾阳里,家里排行老二,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而且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时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对他很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李存勖听说他善于骑射,把他提拔到自己身边,李嗣源请求将他调往军中,李存勖同意了。李嗣源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号称“三讨军”,视他为自己的心腹之将。

    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在和后梁大将刘鄩对阵交战时,刘鄩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军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事后李存勖称赞他勇猛威武,抚摩着他的背脊说:“大将门下出强将,这话不错啊”,并颁赐给他财物,又亲自送给他酥食。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

    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还多次救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c李嗣源与刘鄩战于莘城,李嗣源与石敬瑭陷于阵中,石敬瑭挺身挥剑,来回辗转苦斗,奔跑数十里,大败刘鄩。后梁贞明四年(918年)晋军和后梁大将贺瑰激烈争夺黄河沿岸时,晋军先攻下了杨柳镇(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嗣源却中了刘鄩的埋伏,危急时刻又是他这个爱婿率军殿后,拼死掩护他撤退,才得以领兵突出重围。不久后,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险出战,使大将周德威不幸战死,石敬瑭又率领他的左射军和李嗣源一起重整军队,将后梁军队杀得损失殆尽。

    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石敬瑭跟随李嗣源在德胜渡击败后梁大将戴思远,斩首两万多人。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在胡卢套作战,后唐军队逐渐败退,石敬瑭迎着敌军精锐,拔出长剑,杀开血道,用身体保护李嗣源撤退,敌人干望着他,无人敢上前阻击。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观察梁军阵地杨村寨,部下都没有披甲,突然敌军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袭李嗣源,兵刃将要刺到李嗣源背部,石敬瑭手持战戟冲上前,用力一击,几个凶悍的敌人从马上滚落下来,李嗣源才免于一死。这一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在邺城继承皇位,改年号叫同光。

    派李嗣源越过黄河,孤军深入袭取郓州。郓人开始没有发觉他们,石敬瑭率领五十个骑兵跟随李嗣源渡过济水,突袭东门进到了城内,郓兵前来阻击,石敬瑭被刀刺中,仍像羽翼那样保护李嗣源,把士兵部署在大道上,坚守不移,等到后续骑兵接连不断地到来,才攻取了郓城的中心地带,而占据了郓城。接着平定汴水,灭掉了后梁宗室,成就了庄宗一统天下的局面,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绩,其中石敬瑭与李从珂功劳最大,庄宗时石敬瑭官位不显赫是因为不喜欢自我夸赞的原因,这只有李嗣源心里明白。

    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难题时又是他为李嗣源分析局势,指点迷津。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时追求帝位。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在赵在礼兵变魏博时,朝廷派遣元行钦去招降而未成功,大家议论纷纷,认为非李嗣源不能招降赵在礼,李存勖于是任李嗣源为统帅,派去镇压,但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时,自己的军队也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