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教园依稀人已异(第1/2页)  再世无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利用课间十分钟,李汝圣同学也走出了三乙班校室,用心打量起这熟悉而久违了的初中校园。

    小枧中学是最近几个自然村,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一所中学。再远点的要到乡镇上了。

    小枧中学位于小枧村这里而命名。小枧的来由是竹子渡水谓之小枧。也说明这地方很小。还四面环山,连一条贯穿全村的马路也是从两山之间向外延伸。

    小枧中学就是依山而建,连单独的公厕也是建在半山腰上。如果碰上学生腹泻什么都会成为一道难题。

    最为难得的学校门前流淌着一条四季流水不断的清澈小河。这个年头可见河里鱼虾成群,螃蟹横行。自然成了全校学生们的乐园。能与之比美的也只有学校后的小松树林。

    学校很小,占地也就五六亩左右。一栋主教学楼,旁边带养两栋小房子。偏左边有个独立的食堂。中间一个操场。前面一溜围墙,左右及后面就是山。

    这布局与记忆中没有区別,还是这么简单简陋。整个中学只有六个班,初一甲乙两班,初二甲乙两班,初三甲乙两班。每班四十人左右,也就是说二百多点学生。

    至于师资力量更是单薄,一共也才二十个老师不到。其中还包括正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有的老师一人兼好几门功课。

    这就是自己度过了三个最美年华的初中校园。一点也不华美,但是让李汝圣难忘而怀念。也许怀念的不是校园,而那些美好的年华,春春。

    后来另选地扯,重新建了所小枧中学。而这里变成了小枧小学。李汝圣个人认为,新学校虽然富丽堂皇,从外看去漂亮很多。但是环境却差远了。

    新学校就在马路边,诸多的噪音或多或少影响着学子们学习。老校虽小,这里依山傍水,宁静致远,怡然自得,是个学习知识,乃至适合修性养性的好地方。

    也正因为小,随着人口暴涨,实在不适宜做中学。不搬迁又能如何?这年头不可能动用挖掘机推半边山头的大工程。当然,这些都是好几年以后的事。只是看着就自然想起罢了。

    说来写出似乎很多,其实只在站于校门口李汝圣同学的转念之间。在上课铃的召呼下,飘忽的思绪也断了。

    李汝圣摸了下挂在围墙上的校名牌,斑驳的木板连小枧中学四个也模糊了。摇了摇头,收拾了一下有点复杂纠结的心绪。走向教室准备上课。

    正可谓,校园依稀人已异,别样情怀有谁知。陌生熟悉几重天,再世无瑕意未迟。

    与此同时的三乙班教室里,有如菜市场一般乱哄哄的。同学们三五成群围坐而聊,也有伏在课桌上小寐者,也有利用课间几分钟吃点零食的,更多的是跑到半山腰解决大小便的。

    胖子张浩正坐在课桌上对全班人咋咋呼呼:“今天放学与甲班干一场怎么样?”

    这胖子近一百公斤的肥肉,让本已破旧不堪的老课桌椅吱呀作响。似乎随时会四分五裂而完成它神圣的使命。

    张浩本指望一呼百应,不料全班人都没反应。班长罗皇望了胖子一眼,没好气地说:“干一场?离毕业考试也只个把月时间。谁有空打蓝球呀?以为都是你,老头已经帮你办妥了荣志玲小时候患过肾炎,至今也不能吃太咸。传言中言之凿凿,有图有真像。同学们也就信了,于是学习委员与班花或校花无缘了。

    荣志玲小时候确实得过肾炎。不过是急性肾炎,没有后遗症啥的。而不是传言中的那样,那个是慢性肾炎。而发布小道消息的是谁呢?又是什么动机?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这件事也不例外。散布这小道消息的是周五木同学。为什么呢?因为他暗恋着学习委员荣志玲美女,为了减少竞争者,所以弄了个这么半真半假的小道消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