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竹制品(第1/2页)  远古征服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连续几天的失败,让华夏失去了狩猎队员的位置。在部落群众的眼里他就是“并不能干男人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男人。没办法,原始社会的狩猎很需要野外技巧与经验的,比如怎么把矛掷中猎物。华夏从来没做过这些事,这里更没有任何他熟悉的狩猎工具。

    不过,华夏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在丛林里不能和大伙走远,这里的野兽会袭击落单的人类,碰到野兽可以用尽力气大声呼喊,一群人手舞足动地大声呼喊,能吓跑大部分食肉动物。还有就是,野猪是非常危险的,碰到就要绕路。虽然是这样,但华夏还是被剔除了出狩猎队员的位置。

    失去了狩猎队员的位置,华夏被安排到了部落里最低级别的队伍。就是和老人孩子呆在部落里干一些杂活。比如:搓绳子。

    绳子的出现最少可以上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有最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他们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人们用它捆野兽、缚牢茅草屋、做腰带系住草裙……再后,出现了“结绳记事“,用绳子结出大小的疙瘩记录事件。那是文字诞生前,人们的记事方法。绳子的发明,其实起地位不亚于火。现存世界上很多地方还保留着独特的绳文化。比如印度,印度有个魔术叫“通天绳”,非常不可思议。至今都没有人可以破解到。

    而部落的绳子,有很多种。其中主要用的是葛的纤维。葛纤维可以搓成绳子,也可以搓成线,然后制作成葛麻布做衣服。显然,这个部落还没有发展到这一阶段,人们还穿着兽皮缝合的“衣物”。正确来说,这只是将兽皮裁成一块块再用绳子系在身体上。但现在的气温基本上就早上凉快一点,下午就开始变热了。人们就会把厚重的兽皮脱去,换上一些用树皮树叶制作的“衣服”。

    华夏分配的工作就是和老人孩子在部落的一角搓绳子,只见他们把一些加工过的葛纤维的一头绑在脚趾上,然后就熟练地搓起绳子来。原始人是没有鞋子穿的,他们的脚上都有厚厚的茧,也很脏。重要的是这群人不洗澡。华夏到现在也没洗过澡,也没机会去洗个澡,浑身痒痒的。

    部落的右边300米处有一条约10米宽的河,是部落的主要饮用水源。华夏一直都很想跳下去洗个澡,但前些日子一大早就被人叫去打猎,要晚上才能回来,根本没有机会去洗澡。

    搓绳子是件技术活,显然,华夏并不能胜任。尽管身边的华花多次指导,无奈华夏“资质”实在太差,一上午的时间也搓不了一条绳子。所以,华夏很快就被叫去生火做饭。

    华夏来到炭火旁边,一个原始妇人简单地告诉华夏的方法后便去准备食物。原来,他们用的是转木取火的方式。显然,对华夏来说,这是一个不少的挑战。

    只见华夏双手搓着一根木棍飞快地转起来,等了很久,木棍下的木块和树皮一点着火的意思都没有。华夏对此很是着急。

    “我帮你吧。”

    华夏抬头一看,正是自己新收的“妹妹”华花。有了华花的帮忙,火在十几分钟后就点燃了。此时的华夏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事情都不会。

    下午的工作华夏又被安排到了去后山捡柴火。部落的后山是一大片竹林。各种各样的竹子都有。竹子,是个好东西。能做出不少好用的工具,当然,前提是你懂得做。

    捡柴火这么简单的事情,华夏还是会的。陪同华夏上山捡柴火的还有几个小孩。这次的任务是捡竹壳和竹叶,干燥的竹壳是很好的引火材料。关于竹子。华夏以前的家里后山就有一大片竹林。华夏没少给农村的奶奶捡竹壳生火。

    竹子,有的很厚、有的很薄、有的韧性很强。华夏并不是什么植物学家,不能叫出各种竹子的名称。只知道竹子的用处很大也很好加工。比如竹杆,就是用来晾衣服的。竹子还能做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