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三五章婉拒王谧(第2/3页)  穿越东晋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未必没考虑过,也罢,今日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愚兄知你因着族兄(王凝之),倾向于卫将军,将来卫将军能否成事,其人如何,愚兄与之接触不多,暂不便评价,但愚兄劝你,切不可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啊!”

    这倒是令谢混浑身微震,不由有了些许的迟疑,从旁观察的晋陵公主赶忙跟着道:“谢郎,大司徒言之有理啊,你对卫将军有好感,可卫将军毕竟门户不显,而南郡公挟父叔之威,天下谁敢不从?妾以为,卫将军的希望不大!

    其实,咱们谢氏名望、财货应有尽有,还图个什么?不就图个门户不坠吗?你一心向着卫将军,倘若他日卫将军兵败,又该如何是好?莫非你以为南郡公还能容你?谢郎,你千万莫犯了糊涂!”

    王谧、晋陵公主都以殷切的目光望向谢混,对王谧来说,他也是琅琊王氏,是王导的直系孙子,在他一贯的看法里,自已才是琅琊王氏的嫡系,王凝之那一脉出自于王羲之,而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理该退居旁系!

    奈何王导临终前指定王羲之为当家人,使得王谧的父伯们毫无办法可想,之后的几十年,琅琊王氏的风采全被王羲之那一脉占据了去,王导一系反而泯然于众人,只有最近十来年,才有了重新抬头的迹象,具体到王谧,虽然说媒是个小事,可这是桓玄对他的信任,也是自担当大司徒以来干的第一件正事,被拒婚不但面子过不去,也意味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还能做什么?

    晋陵公主则是早已有了与桓玄联姻的心思,那日在马车上,由于高门甲族人丁凋谢,谢文蝉的终生大事成了心病,令她不得不把目光投放在了桓氏子侄身上,只是碍着谢道韫,始终不敢表露罢了,今日因着王谧的说媒,趁势把心思表达了出来!

    谢混的想法却和他们完全不同,因为卫风对他两个宝贝女儿的心思已昭然若揭,谢文丽许给了司马德文,卫风只能望之兴叹,可谢文蝉尚是云英未嫁,冒然许出去,会不会惹来卫风的不满?

    这倒不是谢混惧怕卫风,而是他也有自已的算盘,关键还在于褚爽把褚灵媛许给了卫风做妾,令他大为触动,而褚氏也得到了显而易见的好处,褚炎之虽然只是五品的会稽内史,但在大晋的版图中,会稽内史是唯一凭太守而位居藩镇者,地位要高于偏远小州刺史,与江荆等大州刺名也不逞多让,比吴国内史要高一截,可以说,褚氏的振兴已经近在眼前了!

    同时,褚灵媛作妾,褚爽并未受到舆论上的谴责,这使谢混去了最大的担忧,卫风与谢文蝉情投意合,自已可不可以也走这一步呢,将来自已居于内庭,谢公义在外主政一方,谢氏一内一外,互相呼应,岂不是摆脱危机的最迅捷手段?

    谢混推说拖两年,实则存有再看一看的念头,看看这两年,卫风能走到哪一步,以决定是否把谢文蝉许给他,而王谧所说的不可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乍一听很有道理,但如果真把谢文蝉许给了桓胤,无异于与卫风绝裂!

    谢混缓缓抬起头,带着丝歉意拱了拱手:“稚远兄的好意混感激不尽,不过,由于姑母对文蝉文丽喜爱异常,因此文丽的婚事还是知会下姑母为好,请恕混不敢擅作主张!”

    这话一出,晋陵公主与王谧双双怔了下,谢混虽未明确拒绝,但几乎已经等同于拒绝了,天下间,哪有父母在世,由姑母为侄女婚事做主的道理?王谧很快回过神来,不死心道:“愚兄的话你再考虑下,可别一条道走到黑啊!”

    “哎~~”谢混叹了口气,摇摇头道:“稚远兄,你先前劝混匆要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那么,你自已可准备了第二个篮子?请恕混交浅言深,南郡公自入京以来,所用者多为桓氏族人,首先以其兄桓伟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又以从兄桓谦(桓冲之子)加中军将军、领选(掌管朝中用人权),还以从兄桓石生为前将军、江州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