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清的军制中,大将军就是一场战役的主帅,军政一肩挑,权力极大,大到了打完仗就必须撤职的地步,一般由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将领担任,比如多尔衮就担任过“奉命大将军”,外姓将领能做到大将军的只有寥寥几人,比如孔有德、何洛会和谭泰。∈↗
济尔哈朗南下的时候,被授予定远大将军,谭泰的仗还没打完,征南大将军的称号就没有撤销,清廷只是下旨封存他的大将军印信,以免引起指挥上的混乱,谭泰本人仍然担任一方主将,受济尔哈朗的节制。
没人觉得这是对谭泰的处分,就连一向和他明争暗斗的何洛会也只能在心里暗爽,表面上还得摆出一副“本来就该这样,没什么值得关注”的漠然态度……济尔哈朗是老资格的辅政叔王,而且一生战功赫赫,谭泰靠边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大部分清军官兵的心目中,他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一言可令千军赴死,一语可驱万众效命。
外表强大的人,内心往往有非常脆弱的一面,这几天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谭泰经常如陷梦魇,少年时一段充满耻辱的记忆,总是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那是北方寒冷的冬天,河流湖泊都已结冰,少年的谭泰和两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一起去冰面上玩耍,冰面却突然开裂,两个伙伴相继掉进冰窟窿,大声向谭泰呼救……谭泰手脚并用,趴在满是裂纹的冰面上,向即将溺毙的同伴伸出树枝。使尽全身力气也无法把他们拉出冰窟窿,当身前的冰面再次发出可怕的碎裂声。他扔下同伴,转身逃掉了。
族里的大人赶到后。砸开冰面,捞起两具已经冻得硬邦邦的尸体,谭泰并没有受到责罚,内心却把这件事当做一生中的奇耻大辱,常常为自己的懦弱和胆怯感到羞愧,当时曾经暗暗发下血誓,如果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宁愿和同伴死在一起,也不能独自逃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谭泰早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直到济尔哈朗战死之后,宁镇山区里面的数万清军落入无法自救的绝境,他突然发现,人生转了一个轮回后,他又变成了那个趴在冰窟窿旁边束手无策的少年。
宁镇山区就是一个恐怖的冰窟窿,吞噬着无数八旗兵的性命,楚军就是冰冷的湖水,随时会把踏入宁镇山区的清军淹没。谭泰的选择和当初一样,手脚并用趴在冰窟窿旁边,向即将溺毙的同伴伸出一根树枝,却不敢太过靠近。生怕把自己也搭进去……少年时的心理阴影让他觉得很内疚,很惭愧,但是理智战胜了感情。如果只是个人的事,他可以慷慨赴死。但他现在是一军主将,要对麾下两万多清军精锐负责。要以国家大事为重,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能意气用事。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楚军训条,谭泰也有耳闻,并对此嗤之以鼻。满清刚刚崛起的时候,相比大明还很弱小,正是由于明军各部只知保存实力,才被清军各个击破,汪克凡提出这么一则训条并大肆鼓吹,无非是担心楚军走上大明官军的老路罢了,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有谁能做到拼死相救?大家拼命死在一起,又于事何补?
接到何洛会的求援后,他率部向东南方向推进,和楚军的阻击部队连番激战,虽然进展缓慢,却胜在坚忍持重,部下将领几次提出建议,分兵迂回穿插敌后,都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宁镇会战败局已定,以后还要和楚军继续周旋下去,谭泰剩下的本钱不多,不敢冒险。
楚军的阻击部队兵力有限,在他的猛烈进攻下节节后退,越来越多的清军溃兵突出重围,在他的接应下成功脱险,但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在这几天中,成建制的清军都被楚军相继击溃,继何洛会、屯齐和硕詹之后,扎喀纳、巴山和固尔玛浑也被打散,拖在后面的汉军旗和绿营兵更是溃不成军,张大猷和张国柱下落不明,有传言说,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