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八十章孤注一掷(第2/3页)  明末疯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信任的。

    此外,李自成这次出征几乎带走了闯营所有的主要将领,留守京城的是宰相——宋献策所率领的十多万大顺军。而牛金星将负责去收拢四处“撒野”的其他各部大顺军,并在收拢以后增援李自成的大顺军主力。

    同时,李自成还向田见秀发出了命令:要他抵挡住汝宁军和黑云军的进攻。如果却是不能抵挡,也要逐节抵抗,多消耗掉一些汝宁军和黑云军的实力。待李自成的得胜大军归来,再一举击溃北犯的汝宁军和黑云军。

    到了那个时候,没有了援军的京城外城也将变成了孤城一座,无论是招降,还是硬攻,大顺军都能不费力地攻陷而入。

    显而易见,这是李自成他们一拍脑袋想出的一个军事计划。虽然这军事计划看起来似乎是有模有样,但这计划的制定,却完全没做到军事上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己知彼。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军事计划完全可以说是一厢情愿,根本没考虑到战局的任何变化。如果大顺军僵持住了该怎么办?战败了又该怎么办?李自成他们都未想过。他们只是认为:大顺军的胜利将会一个接着一个,无非是胜利的道路上所要花费的手脚需要多少罢了。

    事实上,不提田见秀的南路大顺军是否能抵挡住汝宁军和黑云军的进攻,光是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主力,都有很多战败的隐患。

    先看看这些隐患有些什么?

    首先,碍于李自成这些人的出身,他们没有一种总揽天下的战略眼光。从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角度来说,李自成称得上是优秀,也能够胜任割据一方的诸侯。但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与战略胸怀他就相差甚多了,完全成不了一位问鼎天下的霸主。

    甚至因为李自成的窜起速度太快,从短短三年时间内,就从千骑入豫到了拥有百万大军,并成功推翻了大明朝,造成了他的文臣武将也相当缺乏,没有具有战略眼光和独当一面之人。所以大顺军整个集团也就根本没有,能辅助李自成坐拥天下的人才。

    其次就是上面说过的:李自成他们都认为打败明军就会拥有天下。所以根本不了解清军,也不懂清军的战略意图。对于清军的战斗力和战略战术更是茫然不知。所以一旦清军有变,大顺军将立刻无所适从,变得手忙脚乱了起来。

    第三也是上面说过的:大顺军的成功有着幸运的成分,也未经受过硬仗的考验。可李自成他们却认为自己的成功事实力所然,是接受过考验的。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惧怕关宁铁骑。更不用说辽东这些关外的蛮夷了。

    甚至大顺军上下还都认为:在明朝的主要军事力量都对付农民军的情况之下,关外的满清还不能攻克宁锦防线,这证明了清军的战斗力不过如此,与大顺军的三边老兵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第四的隐患就是:由于杨如松这部汝宁军成功地守住的京城外城,就牵制住了大顺军的行动。而在此时。明朝已经正式灭亡,所以当时的中国广阔大地上形成了短暂的政治真空。

    可大顺军在攻入北京后,却不能派兵南下,进攻河南、山东、湖北、安徵等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从而很快形成自己的战略腹地。

    第五个隐患就是:由于大顺军东进北京的军事行动基本上是进军式的,所以在沿途并没有做有效的二线防预措施。在攻入北京后,大顺军也没有及时做出这种布置。

    试想。如果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后马上采取措施,在沿山西与河北的太行山、恒山建立第一道防线,在以山西、陕西之间的黄河一线建立第二道防线,再加上得到河北与山东、河南一线地区,那时就是失败,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第六个隐患就是:攻入北京在政治上的意义巨大,但在军事上、尤其是在地利上却不见得有多少优势。北京地区周边数十里都是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