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九章 温体仁下台(第2/3页)  明末疯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朝廷有数的大将了。就算是鸟尽弓藏,那也要鸟死绝了再说啊!可是大臣们也认为钦差许梦起的举动是出于崇祯皇帝的授意。所以他们也就保持着一种难言的沉默。

    而崇祯皇帝却是差点儿背过气去。莫明其妙地背了这么一个黑锅,而且是百口难辩,这让要面子的崇祯皇帝是怒火中烧。

    什么也不要说了,先面对现实吧!到底吴世恭的造反还是猜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那就先安抚吧!

    于是崇祯皇帝难得地开了一个宫廷盛宴,把勋贵和重臣都邀请在了一起。当然,这场宴会的重点就是薛、吴两家侯府,崇祯皇帝要表示出自己并没有要诛杀吴世恭的态度。

    而特邀嘉宾薛呈麟小朋友也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厚赏,宴会在一种和谐、热闹、虚伪和忐忑的气氛中结束了。当然在宴会后,吴惟忠很识相地抱病回府,不再管京营之事,而京城内的厂卫也紧盯着这两家侯府,做着一切的预防事务。

    可是这场宴会也向外界透露了一个信息:崇祯皇帝对这一事件也是茫然不知的。而且随着侯老太爷开始在京城发挥能量,东林党人立刻就把矛头指向了首辅温体仁。

    什么“奸相”啊,“国贼”啊,一顶顶大帽子扣在了温体仁的头上。这次可是证据确凿,“矫传圣旨”的罪名温体仁怎么样也逃不掉。随着吴世恭的自辨奏章上呈到朝廷,这场弹劾风暴就达到了顶点。虽然温体仁及时的弃卒保车,把罪责都推到了钦差许梦起的身上,但还是被弄得狼狈不堪。

    而崇祯皇帝对此也是冷眼旁观。这次温体仁的事做的也是太过分了一点,使得他对温体仁也有了看法。再怎么样,也不能动摇崇祯皇帝的统治,逼反一支官军的罪责总该要有人来承担吧!

    毫无意外,见此好机会。曹化淳及时的落井下石了。

    当曹化淳直接向崇祯皇帝请求:让他亲率东厂番役调查钱益谦之事,以杜绝小人诬陷大臣,搅乱朝政的歪风时。崇祯皇帝同意了。

    于是曹化淳雷厉风行地抓了陈履谦和张汉儒,并且亲自在外东厂严刑拷讯。这大明十大酷刑一摆出来,陈履谦和张汉儒就把膝盖给献了出来。他们在进来的头天晚上,曹化淳第一次去审问的时候,就竹筒倒豆子般全交待了。除了交代本人作案情况外,连幕后主使首辅温体仁的诸多言行,也一并交代了。

    而这些也不是屈打成招,都是事实。所以曹化淳也很容易地找到了相应的证据,形成了很完整的证据链。所以当曹化淳向崇祯皇帝一禀告,崇祯皇帝又见到并没有什么疑点,他就沉默了半天,最后说了句:“体仁有党!”

    崇祯皇帝利用温体仁就是要打击东林党的,而现在竟然发现了温体仁自己都结党营私。于是温体仁的政治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

    于是,崇祯皇帝先决定免除对钱谦益和瞿式耜的查处,并命将陈履谦和张汉儒交刑部议处。而恰巧刑部尚书郑三俊也是东林一党,于是再审肯定是别无异词,议定对陈、张二犯各杖责一百,枷号三月。两个人先是被打得个半死,接着又要扛上几十斤重的木枷连日在街头示众。加上刑部牢里毫不留情,三个月的期限未到就先后死了。

    这个案子前前后后闹腾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一旦真象大白,东林党官员再次乘势不依不饶地追究起当初温体仁拟旨的过失来,而且把过去的一些是非也重新搬了出来。这时候的温体仁真有些墙倒众人推的味道啊!可是温体仁还是没料到,还有祸不单行呢。

    在开春以后,山东总兵丘磊出海救援朝鲜,可船行半道,就得知朝鲜已经沦落,见自己的使命已经不可能完成。去援的明军只能够灰溜溜地返回了山东。

    在崇祯九年的十二月,清军兵抵汉城,朝鲜京城是哭声震天,连朝鲜国王李倧逃亡的南汉山城也被清军包围了。三十日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