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接风(第1/3页)  别慌,天明还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带着烦躁与不安,杨叶子踏上了开往凤襄的公交车。

    炎炎的烈日,打蔫的不只是村民,还有庄稼。出生的玉米苗像是要枯萎了一般,无精打采的,苦苦等待一场雨水的滋润。

    在双集镇下了车,一踏上回村的路,放眼望去,庄稼地里有很多熟悉的身影,都是在忙着灌溉。

    庄头的小树林里,三五成群的聚集着没有任务的男男女女,下棋的,打牌的,逗孩子的。有几个正在斗地主的年轻人抬头望见杨叶子,暂时撂下扑克牌,用力的打着招呼。

    有几个都是杨叶子的发小,早早的辍学,去南方打了工,如今早已成家,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叶子,你咋回来了呢?放假了?”

    “毕业了!”

    “毕业了?不上了?”

    “学是上完了。”

    “你也终于上完了,你看,你大侄子都会打酱油了。”

    “来牌不?”

    “不了,还没到家呢。嘿,大爷,你也在这玩呢。”

    “叶子回来了?天热,没啥事,树林里还凉快些。”

    “是啊,是啊,受副高的影响,这段时间有的热了。”

    “副高?什么副高?”

    “也没啥,就是一种气象”

    杨叶子和他们七嘴八舌的打着招呼。

    “晚上喝啤酒吧,在座的都有啊,一会儿我去整几个凉菜。”杨叶子向正在打牌的几个发小发出了邀请。

    “哪能让你整,我来弄。”年龄稍长的杨二饼说道。

    “不用争,晚上再说吧,你们先玩着。”

    看着穿着大裤衩,身体已经发福的这些发小,杨叶子感慨,如果不是上学,自己大概也会和他们一样,早早成家,生个几个孩子,这就是一生。

    很久很久以后,杨叶子羡慕过他们,毫不掩饰的表示对他们生活的向往。不过,现在,他是满心的优越,并且对他们满怀着同情和怜悯。

    陈兰正在家中拆洗冬季的衣物,杨树立去了东丘补充货物去了。

    这个时节,是生意的淡季。马路市场上,卖家比买家多。但饶是如此,杨树立还是保持着五天一进货,确保自家经营的都是适销对路的。

    一个月能赶24个会,剩下的六天,杨树立去东丘进货,陈兰在家休息,也和上班似得,说起来,陈兰倒也满足。

    杨树立回来了,一天的疲惫也难掩心中的喜悦。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太多太多。拿着杨叶子递上来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虽然看不明白上面写的是什么,但还是端详了很久,“杨叶子”“修完全部指定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看着这些字眼,像是毕业的是他自己。

    还是老规矩,顾不得盘点货物,杨树立带着两个证书来到了杨家的祠堂。将证书当做贡品,恭恭敬敬的摆放在了供奉着先人牌位的台桌上。

    杨树立点了香,口中虽不曾说出什么“列祖列宗”一类的话,但在将四个响头扣在祠堂的地板上时,眼中竟也是满含热泪。

    提到祠堂,现在社会已经很少能见到了。在那个有些****的时期,早就被看做是封建残余一扫而尽了。能够躲过劫难,零零落落散于穷乡僻壤的少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又经受了一遍人们从思想上的抹杀。经过这两次之后,恐怕是走遍全中国也找不出几个像样的或者说功能完整的祠堂了。能留下来的几个也被束之高阁,成了供人留下一面之缘的旅游景点。

    杨树立的这个祠堂,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作祠堂,它充其量算是一个议事的大厅。杨树立统领杨家的家族事务之后,将自家的老房子,按照想象当中祠堂的样子,作了改建,并购得隔墙邻居家废置许久的院落,作了翻修平整。这样一来,原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