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战事(第2/4页)  公子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九的手,这些日子,她是真的把阿九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以后儿子回来,她就当是又多了一个儿子了。

    “伯母保重。”阿九揖了一礼,转身离去。

    宁氏望着阿九远去的背影,心里头空落落的,可难受了。“回吧。”她淡淡地吩咐了一句,连门都没进就转身回了锦绣院,阿九刚才告诉她舒伯就要进京了,那儿子很快就能回来了吧?

    “顾九小儿!”徐其昌睚眦目裂把桌案上的东西全扫到了地上。大风大浪他都闯过来了,没想到却被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欺上头来,他如何能不恼怒?可再恼怒他现在也不敢轻举妄动,不说别的,就是这个顾九出神入化的武功就够他忌惮的了。还有锦娘,他要是动了这个顾九,锦娘一定会生气的。

    于是大将军府这个年过得很平静,宁氏使人给阿九送了不少东西,阿九亦有不少回礼。落在外人的眼里倒是不明白了,徐大将军还不趁着过年祭祖让儿子认祖归宗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昭明帝这个年却过得十分糟心,大年二十九的晚上他收到漠北传回的密报,密报上说大股匈奴南下,漠北恐将有一场恶战。这时朝廷各衙门都已经封笔,昭明帝便把这事压了下来,除了召了几位老臣商议,其他的朝臣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件事。

    打仗哪是那么好打的,打得都是银子啊!可现在国库紧张,他到哪里弄银子去给漠北打仗?昭明帝都快愁死了,就连国宴上都一直冷着脸没个笑模样。

    昭明帝与几位老臣商议,有人提议道:“匈奴南下无非是抢些粮食,给些钱粮打发走了便是。”

    还有人附和:“此言有理,匈奴乃蛮夷,我大燕乃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何必与小小蛮夷一般见识?”

    也有人提出:“匈奴年年扰边,烧杀抢掠,残害我大燕边民,狼子野心,决不能纵容他们,打就打,我大燕也有强兵悍将,还能怕了他们?”

    前面的人便指责,“说的倒是轻巧,两国交战,流离失所的还不是百姓,何况国库空虚,总不能让我大燕的士兵空着肚子拎着木头棍子上阵杀敌吧?”

    两拨人各说各的里,昭明帝沉着脸一言不发,最后几位老臣对视一眼,齐道:“是战是和还得圣上拿定主意,臣等相信圣上的决定都是为了天下苍生。”

    朕若一人就拿定主意还要你们来商议什么?昭明帝面上不露,心中却十分恼怒,挥手打发他们出去,却把徐其昌和宋庭声留了下来。

    “徐爱卿和宋爱卿怎么看?”昭明帝把桌上的茶杯端在手里,语气十分亲切,一副对待心腹重臣的随意。

    可无论是徐其昌还是宋庭声都异常恭敬,“圣上,臣觉得刚才各位大臣所说都有道理,但臣偏向于和,臣不是胆小懦弱没血性,而是臣知道咱大燕底子太薄,经不起折腾了呀!”宋庭声先开口,他的脸上一片赤诚,“圣上,臣提议和亲,嫁公主与匈奴单于,要是能生下带着大燕皇室的匈奴血脉岂不是好?圣上想,咱们大燕公主带着粮食珠宝等嫁妆下嫁匈奴,匈奴还不得感恩戴德铭记圣上的恩赐?邦邻友好才是上上之策。”

    昭明帝脸上有些笑影,连连点头,“宋爱卿所言倒是个良策,徐爱卿你如何看呢?”其实昭明帝倒不一定非要和,按他的脾气他是主张把匈奴狠揍一顿,可巧妇难为无米炊,无钱无粮,他拿什么去打这场仗?

    本来主张战的徐其昌瞥见昭明帝脸上的淡笑,张了张嘴又把话咽了回去,而是道:“臣听圣上的,圣上要战,臣便披甲上阵,圣上若和,朕便请旨领兵护送公主入匈奴。”

    “你呀,都是大将军了,脾气还跟以前一样。”昭明帝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脸上的笑容却深了三分。

    徐其昌道:“臣这个大将军还不是圣上的恩典?没有圣上您,臣不过是诚意伯府的落魄嫡子,臣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