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3 章(第1/4页)  阴阳刺青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学语的小屁孩,都会说一句:西行不语。

    不过大概一个月后,开了年的时候,有个在印度做红木生意的商人回了渔村,他常年不回家,这次回来,算是衣锦还乡。

    听人说,这个商人靠红木生意,赚了万贯家财。

    他回来的时候,就开始全村散财,每家十块现大洋!

    大家都说他是个善人。

    他得意洋洋的说,他两个月前,在印度要回国的时候,专门去见了印度“无果庙”的圣僧吉心摩柯,说那个吉心摩柯在印度,备受高僧敬仰,许多高僧都说听吉心摩柯一句话,胜读十年佛经。

    刚好,前两个月,吉心摩柯在恒河佛庙塔开讲,几乎是万人空巷,都去听吉心摩柯讲.法。

    那商人还拿着黑白报纸,全村传阅,说照片上那个人,就是印度圣僧吉心摩柯。

    等众人看完了之后,都在说这哪儿是什么圣僧啊?这不就是……不就是小渔村那边打坐的老和尚吗?那个和尚“西行不语”的梗,在全村都传疯了呢?

    商人听了这事,立马说:听闻吉心摩柯圣僧,开了“轮回”,眉心处有一颗印记,可以通过印记,看到六道轮回,观察众生轮回之苦。

    那些渔民立马恍然大悟,渔村码头打坐的那个老和尚,眉心有一颗痣,莫非,小渔村的那个老和尚,就是印度圣僧吉心摩柯!

    这人有分身啊,一个分身在渔村,一个分身在恒河?这是真的圣僧。

    这下子,众人才明白原来是活佛在渔村,但众人,实在无眼识高僧啊我身不动,心在西行未免不是一种境界。

    从此,全村再说起西行不语的事,那就不是嘲笑了,而是尊敬。

    那个渔村,也因为“西行不语”的圣僧,吸引了不少的信徒,现在,那渔村就是一个佛教文化浓厚的旅游地了,改了名叫“西行寺镇”。

    我还听说,当年那个码头上,有那吉心摩柯圣僧刻下的两首揭语。

    一首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明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首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两首揭语,本不是吉心摩柯的话,是中国神秀大师和慧能高僧的“佛论”。

    第一首,说的是“求佛者”,应当心灵清明,无心、无道、无我、无相

    第二首揭语,说的无非是求佛者的一种“形式主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揭语,有心,有道,有我,有相,看不透世界,斩不断红尘,早就落了下乘。

    我笑着对冯春生说:要说我,那渔村修成了佛教者的集中地,各种佛庙的修建,各种佛器的买卖,走的都是形式主义,是“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啊!真要求佛,像那吉心摩柯大事,坐在码头上,周围空无一物,有人亦无人,才是大境界呢!

    “哈哈!”

    冯春生说道:求佛的意义,不再求,在于佛,求者多,有佛心者少,所以佛教信徒千千万,佛祖,只有一个。

    哈哈哈!

    我和冯春生说起了这一则“西行寺镇”的趣事,也是觉得有趣。

    现在,西行不语已经破解,就是咱们市的一个地名至于东山老畜。

    东山我知道,西行寺镇里,有一条街,叫东山街,至于“老畜”,是什么?

    冯春生忽然哈哈大笑,说道:有趣有趣,原来这墨大先生给我们打的一个哑谜其实就是一个人一个yīn人。

    “什么yīn人?”

    “老畜啊!”冯春生说:这老畜,源自东北,很有意思的一种yīn人,走吧我带你们找到老畜。

    他说我不是破解了这些地名,他还忘记了老畜这个名词呢。

    老畜作为yīn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