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九章 九门斩斫使(第1/2页)  残唐仙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亲”一词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弱肉强食,为了不被吞并,或者为了更加强大,诸侯各国之间就互相联姻,结成同盟。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姻亲就是和亲。

    秦朝之后,天下一家,按说和亲的事儿也不该存在了。然而从汉朝开始,“和亲”作为一种政策,差多不贯穿了整个历史。

    汉朝立国之初,国力空虚,而北方的匈奴强盛,经常吊打汉朝。便有人将“和亲”的旧事儿翻出来,并重新定义了一番。

    皇帝把公主嫁给单于,单于就是皇帝的女婿,单于的儿子就是太子的外甥,大家都一家了,还打什么?

    这种想法当时差不多是一厢情愿,姑娘在婆家受不受气,很大程度取决于舅舅的拳头有多大。

    匈奴人还是经常犯边,可能碍着翁婿的情面,来的次数少了一些,或者打的时候手下留了点情面,不管怎么说吧,和亲成了一种对外的长期国策。

    用一个女子,换来十年几十年的和平共处。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对于和亲的女子确实应该大书特书,所以历史上也都有记载:某年月日,安化长公主妻南诏。这一行字背后不知有多少血泪。

    一个弱小女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一旦抛家别国,离乡万里,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并且终其一生都不能回来。

    当年刘细君有一首,和亲女子的凄楚可略见一斑: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所以说“和亲”这个词儿太体面,确切地说应该是:牺牲子女玉帛,羁縻夷族的一种手段。要不然汉武帝以后七十年,唐太宗皇帝以后七十年,怎么就没和亲这回事儿?

    据第五离说,安化长公主要去和亲了。按照惯例,天子要在通化门为公主践行,文武百官都要送到城外,这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和亲,跟谁和啊?”李克用问。

    “南诏!”第五离道。

    “要是回hu,吐番那种大邦也就算了,南诏那种蕞儿小国!”李克用愤愤不已。

    “随行就市吧,也不看看大唐现在什么样子了?”

    “我们在城内堵他,还是在城外?”萧玄衣问。

    “城内吧。”

    “为什么?城外好跑啊。”

    “去南诏必走金光门,从通化门到金光门必经朱雀大街,大街两边好藏身。再一个,文武百官肯定要排着班次,也好下手。”

    “杀掉姓窦的之后,肯定要全城戒严,我们怎么出去?”李克用问。

    “等会儿我带你们去找一个人,他会把你们送出长安城。”

    “谁有这么大能耐。”

    “左骁卫将军张季方,现任九门斩斫使。”

    “这个人听说过,手面挺四海的。你怎么跟他勾搭上了?”

    “这个不足为外人道。”

    黄昏时分,第五离带着萧、李二人来到张府门外。虽然左骁卫将军跟节度使的品衔也差不多,但张家明显比李克用家气派多了。

    高大的门楼,暮色里两座大石狮子,一看就是长安城的老家旧户,象李家这种新贵是没法比的。

    旁边有个角门,第五离上前拍了几下,里面应了一声,接着便开了。出来一个人,见了第五离就要下跪,第五离连忙拉住:“张彪啊,季方在家吗?”

    “在家。”那个叫张彪也没真跪。

    “麻烦你通报一下吧。”

    “通什么报,家主有令,只要第五先生来,随来随见。”

    几个人跟着张彪在暗地里左拐右拐,突然眼前一亮,三个家丁正在点灯笼。一个彪形大汉正立在一边看。

    官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