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九章 白眉神(第1/2页)  残唐仙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行人冲风践霜,栈石星饭,旅途艰辛自不必说。好在大家都是少年无忧,一路上倒也有说有笑。

    这天刚启程,唐静突然冒出一句:“这老天怎么还不下雪啊?”

    “下什么雪!你还嫌路不够难走啊!”萧玄衣对唐静是有杠必抬。

    “下点儿雪,这山呀树呀就好看多了。”

    “吊死鬼搽胭脂,死要漂亮。”

    “你这句话不通啊?”

    “怎么不通了?”

    “应该说,‘上吊前搽胭脂’还差不多。”

    “跳河前搽胭脂不行吗?”

    ……

    两人拌嘴之际,天上渐渐彤云密布。一阵北风吹来,萧玄衣吃了一惊,仰头看了看天:“乌鸦嘴啊!”

    开始时只有零落的几片雪花,众人浑不在意,继续赶路。渐渐的,同行的大山悄悄隐去,天地间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唐静逸兴遄飞,信口吟起诗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首诗对几个人来说倒是耳熟能详,包括三等文盲李克用,只是唐静的语音有些别致,不像她平常说的官话。

    “你这长安话不地道哈。”李克用质疑。

    “在汾河大桥上,她好像就是这种调调儿。”萧玄衣想起。

    “这叫‘谢安洛下书生咏’。”唐静的语气有些鄙夷。

    “什么下书生什么?”萧玄衣仅听懂三个字。

    “你还知道谢安啊?”唐静问。

    “夷门的吗?”萧玄衣的“不知道”说得很委婉。

    “那你还知道李白啊?”

    “白哥谁不知道啊。”

    “李白最崇拜的就是谢安。”

    说起李白来,就连萧玄衣都知道,那是一个自认为神仙转世,“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家伙,以他的个性,竟然还有崇拜的人物,这人到底是谁?

    萧玄衣眼巴巴地望着唐静,等待下文。谁知唐静卖关子,又仰头吟起诗来:“白雪纷纷何所似,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萧玄衣咽了一口唾沫,顺便剜了唐静一眼,转头问莫聪:“莫大哥,你还知道谢安啊?”

    “东晋的大名士,淝水之战就是他指挥的。”莫聪答道。

    “淝水之战我们知道,你就说说那个‘谢安什么书生咏’吧。”李克用代表大家。

    “淝水之战我不知道啊。”萧玄衣反对。

    “有空我慢慢给你说。”李克用哄孩子一般。

    “这个说起来就话长了。”莫聪开讲。

    司马一家在洛阳开基立国,史上称西晋。五胡乱华之后,西晋灭亡,一帮中原士族不甘心被异族统治,纷纷迁移到江南,并在金陵拥立司马家的后人,史上称东晋。

    洛下书生咏,就是用洛阳的方言咏诗念文,洛阳为西晋都城,其方言差不多代表西晋的官话,不管哪朝哪代,说官话都是一种时尚。尤其是洛阳书生吟诗的腔调,广为一帮乡下人津津乐道,并群起效仿。

    到了东晋,官话肯定不是洛阳话了。随着人事代谢,会说洛阳话的人越来越少。谢安虽然不在洛阳长大,但他会说洛阳话,还会“洛下书生咏”。

    谢安有鼻炎,鼻子不舒服时就用手搓,久而久之,搓鼻子就成了他下意识的动作。并且因为鼻炎,他作“洛下书生咏”时有很明显的鼻音。

    谢安是大名士,他的作派经常被很多人模仿。人们发现:谢安的洛阳话好学,但鼻音不好学。最后大家仅学会了用手搓鼻子。

    后来大家发现,用手捂着鼻子还真能制造一些鼻音,于是“拥鼻”作“洛下书生咏”这种时尚在石头城流传开去,并且几百年来一直为人效仿。

    众人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