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千五百六十九章 女帝的崛起(第2/3页)  上帝指使自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武举做铺垫,大家总算是明白了,女帝需要男人,而且是猛男,有了武举后无疑不是扩大了选官范围。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继续辅佐玄宗,从某些方面来说女帝确是做了不少事。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当皇帝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女帝的态度很简单也很明确,对待下面的臣子都是一视同仁的,不管是谁只要你臣服于她,都可以与她共同来治理这个国家。但是,要是谁要是有一点异心,想要造她的反,那她就会让他死得很难看。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非常赏识,并能对其一一加以重用。武则天为抬高武氏一族及宠臣李义府等人的社会地位,抑制旧门阀士族及李唐皇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把武家列入第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入于谱。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她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这样做虽然选拔了一批才能之士,但也不免使官员倍增,流于冗滥。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武则天很清楚大唐始终是李家打下来的,现在虽然表面上依附自己,可是这也是大家暂时的权益之计。他们表面上臣服在自己的脚下,可是心里未必就没有别的想法。这个世界没有人会甘居人下的。人都是有野心的,没有野心这一定是假话,这是因为现在的自己暂时没有能力来迎合自己的野心。一旦有一天自己有能力了,谁不想也把别人踩在脚下,凭什么自己就得活得如此的不堪,为什么命运如此的不公。

    1,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只要是她怀疑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试想一下,女帝当时是如何的疯狂,跟任何人都是面和心不和,表面上任由别人的算计。可是私下里却把别人记恨上了,据说当年阻止她修通天塔的大臣后来没有一个有好的结果,她不仅是力排众异修了通天塔,还把反对她修塔的人全部的干掉了。当时,你是看不出她的态度的,要是别人看出她的杀意,一定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