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做一个优秀的自己(第2/3页)  上帝指使自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结果就是专业的操作能力不够,理想化的状态可能是每个稿子每本小说的操作过程当中,可能会随时想到它与用户(读者)之间的关系,市场定位与操作手段、甚至思维方式都是高度相关的;原本是应该是这样的但现在畸形的文化产业,变得由管理方一家独断,却变成了每一部作品几乎都由主边说的算,而不是由市场来检验,另一方面也包括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媒体初创期总是理想主义高涨,这会掩饰掉管理上的不足和职业性上的缺失,而在进入平稳发展之后,当需要考量职业素质在工作上的体现时,就缺少了足够的管控手段,这其中既包括主编管理者的手法不多的原因,面对每天太多的作品早已应接不暇、身心疲惫,常常是抓大放小,丢失了许多好作品,又有少数个人管控自己的能力比较弱的原因;最要命的可能是从业者往往又会自诩为创意行业工作者,忽略市场及读者需求,忽略产品服务,这是其一,其二难免又要祭出灵感、状态之类来为自己糟糕的工作状态辩解。

    就像一个艺术家不会等灵感,不能指望状态神勇时再去写创作,我们作为一种艺术的创作者,也实在没有理由去等灵感到来做好看的文章、小说和美文。好吧,客观一点说,我得承认问题就在于我们糟糕的管理导致了质量的下降。从写作的行业属性看,它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以解决信息的流通为商业模式,为什么我们没有找到更有价值的小说,而是守着几个大神不放,难不成要一直守着他们?一个再优秀的作者,创作的作品,高峰期也就这么几年,我们死抱着大神不放的日子,总是会过去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那些读者看不到的商业背后的秘密?如果从创意产业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那么就是我们为什么没有管好我们的“活力”、“敏锐”、“思考”,我们只有一味的重复,还有我们对工作的热情?我们真的还有一点热情吗?

    “读者为什么要看我们的小说”,这个题目其实更多的应该是问我自己,或者是问我们的员工。在质量不那么让人满意,在思维意识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老化僵化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可能是未来我们要改进的一些事,随时都去关注用户和读者的需求,须臾不能掉以轻心,这样才能让每本小说更有质量,更有趣,才能去发现更多的价值。让读者去发现新的偶像,你说你们不推荐,读者总是简单的以为推荐的小说就是好的,不会去找小说,读者不是编辑不能和编辑一样思考,也不想去做编辑的事。

    好吧,一个好的创意,并不是从天上莫名其妙掉下来,砸到作者脑袋上的。脑残也要有脑子啊!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脑残的,这还得先看自己有没有脑子。

    平日里,各种书籍报刊杂志,都会提供一些十分有益的信息。多看多读多学,你才会收获自己的东西,在这些信息当中,很有可能就孕育着十分精彩的构思,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就能变成经典了。

    从看小说里面,能学到别人是如何将一个精彩创意演绎出来的。但是获得属于自己独特的精彩的创意,还是需要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渠道越驳杂越好。一旦有一点点灵感的火花,请马上掏出纸笔记录下来。才是真正写小说的人,现在的作者,有几个是用笔写小说的,用笔记录文字与创意的。自己以为写的很好,或许只是孤芳自赏罢了,自以为流芳百世,或许狗屁不是,还是得读者来评价,你都不给我们推荐,你又凭什么说我们写得不好,不管我们写得怎么,你应该给我们一个机会,文学需要读者来检验而不是点击量。

    每天我不在看我的点击量了,我只要努力的写作,不再吊儿郎当的,总有一天我可以给自己交上一本满意的答卷,人只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冲劲什么也阻击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总有一天,我将从一个不起小孩子成长成一名巨人,我现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