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0第一百四十章(第2/3页)  簪缨问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赖进口,尽可能的最大化利用豫西那片复杂的矿脉,提高尾料利用率。尾矿坝的建设也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目前正在考察规划中,如果项目进展顺利,能够大大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

    杨书记接过了文件,大略翻看了一下,“已经把环境保护列入重点了吗?这样的话,投资额度会增加不少吧?”

    有这一问也不奇怪,如今哪家外资企业不是高污染高耗能,用环境和资源换经济发展才是大势所趋,远扬在这些方面上花大力气,就不只是投资额度的问题了。

    陈远鸣脸上的笑容未变,“毕竟是家乡人,发展经济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啊。经过远扬目前的估算,设备和建设投资可能需要2千万美元,其他费用在1.5-2千万美元左右,后续投资还很难讲。”

    “4千万美元左右啊……”杨书记陷入了沉吟,这可是3亿人民币的巨额投资,市里想要维持股份占有率,光靠矿产本身可能远远不够了,但是让他们掏钱,又实在是没有余力。他是刚刚调来本市不错,但是对市里的经济发展称得上关注,这两年全市百余家国企多多少少都面临着亏损,光是补这个窟窿,让这些不良资产继续运转都相当困难了,更别说投资新产业。

    杨书记的担忧,陈远鸣也并非全无了解,不过话题还是要继续,“当然,矿业本身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如今国际钼价格也谈不上高,只是出口原矿或者半成品,显然得不偿失。我们需要的是全市不同行业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以高科技产品为核心的新型重工业城市。目前国家对于钼金属的研究只能算起步阶段,但是这种金属对于未来的很多行业,特别是航空、航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该只作为一种钢材冶炼配料来使用,如何开发它的其他价值才是关键。”

    “嗯,小陈你的想法我能够理解,但是市里也有市里的难处。”杨书记最终放下了手中的资料,轻轻捏了下鼻梁,“国企的转型始终是个难点所在,谁不知道转型好,但是转型之后精简包袱才是重点所在。市里在这方面的顾虑太多了,就算开办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指望的也是那种加工型企业,不论是消化劳动力还是出口创汇上都能解决大问题。真正的高科技嘛……投入太大,产出太慢,风险之高往往会超出市政府的预期,想要施行还面对着种种困难啊……”

    这话听起来像推诿,但是陈远鸣心底清楚,这确实是杨书记面对的最大难点。这个时代想要盘活一个高科技城市,七、八年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地方官员,一届任期不过是五年,大部分地市级干部干甚至不满一任就要升迁调职,去往其他城市。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谁能不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短期能见到实效的企业上,制造加工一年就是上亿的税收,铺路盖楼不仅能增加gdp,还能极大的改善市容市貌,增加财政收入,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相反去碰那些雷区,耗时长、见效慢、风险高,就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还不知落在了谁人口袋里。能在官场混到地市级干部,成为一方大员,又有哪个是真正的笨人?这样的j□j面就造成了中下层领导普遍的目光短浅,下面企业也战战兢兢,谁知政策会不会因为领导更换人走茶凉,让撒下去的钱打了水漂。

    想要打通这方面的关节,可能还要从根子上开始治起啊……

    有了种种顾虑,一上午的会谈也只停留在了表面。对于矿业的发展,或者跟现有大型国企合作,杨书记自然高度赞成,也承诺会努力跟省里沟通,尽快把政策配合和股份分成落在实处。但是对于远扬的下一步打算,持有的态度就相当保守了,杨书记也未尝不知这是件好事,但是花费绝大精力去促成它,究竟值不值得呢?

    不过商谈上的艰难并不影响饭桌上的融洽,中午由市委出头,杨书记、万秘书长和市里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