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9 罄竹难书(第1/2页)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纲这话一出, 吴用等老梁山人反倒先尴尬起来。虽然梁山上女性稀缺,但没一个是藏在深闺的名媛淑女;孙二娘、顾大嫂这些女汉子,只要拳头够硬,就有资格登堂入室——聚义的时候从来不把她们当娘们,同桌喝酒同席吃肉, “不成体统”已多年了。

    再加上潘六娘的一副聪明头脑, 没她“登堂入室”的参与财政工作, 梁山早破产解散了。

    潘小园刚要委婉地唱个反调, 那边御史中丞却率先接话了:“李相公这话倒提醒下官了。咱们今日议事多时,潘夫人、方娘子可是全程在场啊。男女同堂,简直是太不成体统。要不然……”

    身后一干官员都微微颔首。这女子大胆泼辣,虽然有点才干, 但做完了该做的事, 早该知趣告退了嘛。

    谁知御史中丞话锋一转, 笑道:“但朝政运转,却又缺不得她们。诸位若是有看不下去的,那就只有好走不送, 人走掉,官印留下,自有不在乎男女同堂的官人们接替你们的公干。”

    简直大言不惭。方金芝扑哧一笑。

    李纲气得发了一刻的抖, 左右看看,那御史中丞却依旧笑眯眯的,颇有种“你奈我何”的样儿。

    潘小园也微微一惊。她自己都不太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位御史中丞倒真是妇女之友,简直是当世稀缺。

    当然也可能是见风使舵, 向她示好。但以在座其他官员的大男子主义程度,为了一个“男女同堂”而直接开怼尚书右丞李纲,这份魄力让人肃然起敬。

    不由得对他多看一眼。只见他三十左右年纪,根骨劲瘦,一身褐色绸衫,乍一看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然而眼不大而亮,眉不浓而尖,虽然眼下只是个从三品言官,但依着某种奇怪的直觉,此人腹中韬略十足,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力排众议给她帮腔,潘小园觉得有必要对他拉拢示好。可又总有些隐隐约约的别扭感觉:方才讨论其他议题的时候,这人一直没什么出格言论;眼下矛盾爆发,他才立刻抓住机会,毕露锋芒,审时度势之能可谓一流。

    不管那么多。眼下盟友稀缺,能拉拢一个是一个。朝他微微一笑,表示感激。

    对方却十分恭谨,看也没多看她一眼,继续挥毫记的功用,在梁山等人的土匪逻辑施压下,又加上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制。最有趣的是,每一条法令前面,都要引述一些孔孟之言,以确立其正当性。薄薄一本“约法”草稿,倒有一半都是圣人教诲,显得无比伟大光明正确。

    虽然和她预想的“宪法”相差甚远,也不免多有妥协,但起码是迈出了第一步,以后不愁没机会修第二版第三版。她现在也发现了,军队才是王道;只要兵权还握在己方手里,这些狡猾文人就不太会蹦跶出格。

    半日下来,“临时约法”初见雏形。但这还不算完。依照旧制,起草的法律要公示于众,让官民共同“建言”,再发到门下省“审查”,再返回提举详定官修改,如是数次,最后由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倒不是冗余,而是最大程度听取各方意见,避免专政。

    于是潘小园也就别无异议。出了议事厅,梁山众人礼貌与朝廷众官道别。方才那位御史中丞尤其受欢迎。因着他的几次“仗义执言”,坚决站在梁山一边,“修宪”的过程比预想的顺利得多。

    吴用、萧让等人正围着他寒暄:“相公高风亮节,小生十分敬佩,五体投地。不如改日一道喝茶聊天,谈笑风生?……”

    其实吴用也心知肚明。当此政权更迭之际,土匪政变势力只是凭着刀枪实力,才获得了众人的拥戴,而大部分人的“拥戴”,也是不得不顺应时势,说不上有多真心实意;就算是真心实意的合作——譬如宗泽——也是因着北方强敌入侵的时局,知道单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