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7章 增设五道(第1/2页)  盛世:长安城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转眼就到了九月。

    这两年以来,塞外一直下雪,导致关中地区降雨稀少。

    降雨稀少,粮食减产;关中地方的粮食价格直接翻了三倍。

    物价上涨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跌。

    这个时候玄宗准备把帝都迁到洛阳去;洛阳一直以来都是粮食产量的重要区域之一,迁都洛阳有利于保证粮食的供给。

    可是长安是整个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洛阳也是首都,但文化发展跟长安还是有些差异的。

    玄宗犹豫了,于是召见诸位大臣和他们商量一下,到底该怎么办。

    京兆尹裴耀卿持反对意见,他说:

    关中是本朝帝业兴起之所,在此地立都已经百年之久。无论怎么样也不应该搬迁到其他地方。

    东都洛阳虽然也是三都之一,但是和长安不可同日而语;贸然迁都,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

    长安地处山地,正是由于这样导致长安耕地稀少;耕地本来就稀少,再加上今年降水稀少,才导致今年的谷物收成低。

    以前太宗、高宗时,所需禄米不多,每年由东都运来一、二十万石,这些粮食就足够长安居民的供给。

    但是现在,人口增长迅速,连官员的数量都增加了一倍。

    需要的粮食也比之前增加了数倍,但是依然不够。

    我认为,如果能将司农局征收的粮食全部运送到洛阳,然后再由东都转运到关中,只要关中经常保持数年之储,就不担心水灾、旱灾了。”

    玄宗点了点头。

    裴耀卿接着说:

    但是,还需要陛下在渡口设置一个大粮仓。

    由于吴人不习惯在黄河漕运,粮食运到河边,便久停不再前运;唐朝开始,整个国家的耕地集中在南方、仰赖南粮北运。

    在渡口边停留的时间越长,遭受贼人惦记的概率就越大;往往这个停留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七到十五日。

    这简直就是在为贼人提供机会,之前的时候也出现过粮食丢失过的情况。

    我认为,应该在汴河和黄河交汇的地方设置一个大粮仓,用来储备粮食。

    然后让商船把粮食卸在这里,他们把粮食卸下之后就可以离开了。

    这个时候,国家派遣船只把这些粮食运往洛阳。

    既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又可以快速的运往。

    但是洛阳到长安,一路上水运条件不好;最难过的地方在三门。

    我认为,应该在三门东,西再分别设置一个粮仓,作为中转仓。

    到时候船只如果到了这个地方整个赶上水流湍急的时候,就把粮食卸在这里;等到水流平稳下来之后,再继续前进。

    如果遇到急需用粮的时候,还可以从这边儿另辟山路,用马车运送。

    等到粮食到了黄河、渭水交界的地方。汉朝、隋朝时废弃的粮仓还可以修复以后重新利用起来。

    再往前,就是一片康庄大道,可以一路直到长安。

    玄宗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在这些地方设置粮仓,以备粮食不够用时周转粮食用。

    今年十月,玄宗下令把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

    在此之前,唐朝把天下分为了十道。

    公元六二七年二月,太宗巡视了全国的州县,将把整个大唐版块儿分为了十道,即:

    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把原本的郡县制改成了州县制,每条道下面,管辖若干州。

    这个十道制度整整使用了一百零六年。

    今年,玄宗觉得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