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六章 架空温氏(第1/3页)  情缘再续将军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上的长安殿。翁相正和皇上密谈着。

    “翁卿,朕今日在早朝上将温柏新和温锦麟叔侄两人的职务正式重新划分了,并未出现翁卿早前预料的事情,他们叔侄两人似乎早有准备。”皇上说着。

    翁相皱着眉头,略作思索后,才缓缓地说道,“皇上,臣确实预料错了,原以为他们会借其他亲信朝臣之口力求保住职权。”

    翁相话并没有说完,而是及时停住了,一向谨慎的翁相还是暂把对温氏叔侄俩的怀疑藏在了心里。

    皇上脸上并没有成功的喜悦,隐隐地有一丝不安。

    “翁卿,在五日之内,务必完成边陲官员将领的任免事务交接。”皇上吩咐着。

    “臣遵旨。”

    朝政的内部变动,势必会引来周外有狼子野心的敌国的觊觎,对此,皇上和翁相心知肚明。

    “皇上,有一事,臣觉得有些许不妥,不知是否当讲?”翁相进言道。

    “翁卿请讲。”

    “边陲的官员几乎人人都面临升降任免,对此,他们想必更清楚自己为何会受此待遇。只是,有一人,即徽西县的李少堂,由县令升为节度使,臣觉得有些不妥。”翁相实话实说。

    皇上虽对边陲的如此小的官员了解并不多,但唯对此人,甚是赞赏。

    皇上面带笑意,说道,“徽西县边界紧邻西戎,地域虽广,但百姓稀少,西戎的几次进犯,都被身任县令的李少堂派人镇压下去了,由此看来,李少堂之人的才能若继续任原职恐怕有些大材小用了。”

    翁相自然也知道那几次的西戎进犯,西戎虽最后给出的解释是西戎不安分的狂徒所为,撇清了西戎朝廷的干系,但两国都明白实情,大韩也只是为了大局稳定,认为此刻便兵戎相见对己不利,便表面上接受了西戎的说法。

    如若没有西戎的进犯受阻,乔装的精湛的前锋部分,一连几次在小小的徽西县吃了亏,他们更不敢选取看守甚严,易守难攻之地。先帝驾崩,新帝即位,这个期间在哪个朝代都会边患频发,但西戎的几次失利,却为大韩越来了难得的边疆太平。

    “皇上,臣对李少堂的才能颇为感慨,因此人曾在京中当过衙役,后被他的上官发现他很有文采,在政务方面有自己的见解,逐渐显露出来,这才有了去京外任官职的机会。臣曾与他有过两面之缘,就臣对他的了解,若论文武,他绝对是文远远大于武,这也是他为什么从衙役能当成一地县令的重要原因。”翁相说着。

    “翁卿到底想说什么?”皇上听得云里雾里,打断翁相问道。

    “皇上,臣斗胆将实情说出来,臣以为县令李少堂的升职有些不妥。”翁相说道。

    皇上有些吃惊,脸色有些难看,莫不是当初这李少堂得罪过他,“原因何在?仅仅凭借你对他的了解,文远远大于武?难道明明摆着的几次击退西戎的进犯,不是他带兵强将能力的彰显吗?”

    “皇上,臣因对此人有些了解,对他的战功甚是起疑,曾派人暗中探访过徽西县。那几次西戎的进犯,实则并不是他击退的。”事到如今,关系都边陲安定,翁相只好和盘托出。

    皇上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什么?不是他所为?那是谁?为何早知道,不早早上报?”

    皇上有些失望地盯着翁相。

    翁相跪在地上回道,“请皇上恕罪,并不是臣不报,而是因为臣也没有查清是何人所为,只知道此人及他带领的士兵并非朝廷将领。就连李少堂本人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在帮他。臣只想早些查明,再上报,因此推迟了上报的时间。”

    不是朝廷的将领,为何要冒死帮大韩抵御西戎呢?李少堂被人暗中相助多次,竟不知道恩人是谁。皇上思索着。

    “平身吧。”皇上看了一眼跪在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