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8章 勃鲁西洛夫攻势的影响(第1/2页)  晚清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98章勃鲁西洛夫攻势的影响

    不过就像古德里安在莫斯科遇到进攻顶点一样勃鲁西洛夫在后勤和运输能力低下的一战战场他也陷入困境。 占领卢茨克后勃鲁西洛夫的大军已显得过度扩张。他明确指出攻势能否进一步成功取决于俄西方面军指挥官阿列克谢?埃弗特上将是否能率军展开攻击支援。但阿历克谢?埃弗特上将本人是个保守派与勃鲁西洛夫意见相左在攻势取得进展后故意拖延。

    由于勃鲁西洛夫的胜利来得太快俄最高司令部的首脑们也感到十分地惊讶。起初时没有一个人对他的进攻抱有信心也没有准备为他提供后备军或物资。这种军队内部的内耗行为给了德国调兵到东线支援的时间。

    在卢茨克失守的同一天同盟国方面举行了军事会晤德国总参谋长冯?法金汉将军成功说服了其盟友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赫岑多夫元帅把南线军队由意大利撤至加里西亚以对付俄军。而德军尽管在凡尔登血流如河仍然不得不从牙缝里挤出15个师来防止奥匈帝国垮台。

    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再次利用完善的铁路网络将后援送到东线前线。在德军支援下7月中旬奥、德联军已把战线稳定下来对俄军占据的薄弱据点进行反复争夺已夺回了许多小块土地尤其在卢茨克周围。尽管缺乏充分的预备队及军火补给勃鲁西洛夫仍然反复进攻。并不满足于固守。

    到7月18日迟钝的阿历克谢?埃弗特上将终于领军开展了一次松散又准备不足的攻势。到7月24日同盟国德军指挥官阿历山大?冯?连辛根在科韦尔南部向俄军策动反击终于遏止了勃鲁西洛夫的强大攻势。

    俄最高指挥部开始将部队派往阿历克谢?埃弗特的前线转往支援勃鲁西洛夫方面。但此时。这些行动却受到勃鲁西洛夫本人强烈的反对。他判断更多的部队只会招致其前线变得凌乱后勤变得更加脆弱。

    因为俄军的支援是用马拉货车在布满车辙的泥路上费力地慢慢运来况且这时支援已经意义不大。要是在最需要的6月得到及时补给和增援。勃鲁西洛夫很可能一举扭转东线战局。在缺乏补给的条件下勃鲁西洛夫在7月28日恢复攻势其大军在9月20日抵达喀尔巴阡山脉。此时。所有参战部队已经到了极限俄军的这一辆战车最终于在9月底正式停止了转动。

    勃鲁西洛夫攻势达到了其预定目标既影响了德军在凡尔登的进攻使其把数量可观的十五个师的德军部队调往东线俄军亦击破了当面的奥匈帝国的陆军令其损失近150万人(包括战俘40万)。此后奥匈帝国再也未发动过一次可成功挺进突破纵深的攻击只能依靠德国陆军来维持其战线。而攻势在初期取得的迅速成功令罗马尼亚信心增加随即倒向协约国一方参战尽管在后来令该国遭受了灾难性后果。但对协约国一方来说不啻换来一笔“可观折损”。

    勃鲁西洛夫攻势也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死伤最重的战役。此次攻势俄军伤亡约50万奥匈帝国150万(其中40万被俘)。德国也损失35万人。这次攻势也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军因由于调兵援助东线结果使进攻凡尔登要塞受挫受到德皇威廉二世严厉批评而去职随后力主和西方媾和的军方保守派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上台。他们很快就架空德皇成为德国事实上的主宰。发动政变推翻威廉二世统治德意志第二帝国结束。

    奥匈帝国由于惨遭重创引发了政治局势动荡和经济局面严重恶化。帝国君主制摇摇欲坠奥匈帝国八十多岁的老皇帝约瑟夫?弗兰茨一世撤手归天。很快在欧洲绵延数百年的哈布斯堡统治彻底坍塌曾经举足轻重的中欧“联合力量”奥匈帝国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尽管勃鲁西洛夫攻势在战场上取得了成功但毕竟俄军死伤惨重。此前俄军已经损失了500万有生力量俄国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