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2章 农业问题(第1/2页)  晚清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2章 农业问题

    很快地电机转动起来带动着模型也转了起来铁水包吊过来了一个工人打开了它的出铁水口红色的铁水流进了模型中去了主要的工作是浇铸那些管子剩余的铁水就要浇铸那些小型的铁板了。

    卫国正在呆呆地看着一个女工把他拉开了原来一个健壮的工人师傅把一只盛满了铁水的坩埚端过来了几个人一起忙着把那一个个的小模型浇入了铁水完成了这一小型的浇铸工作。

    整个的这一个假期小哥俩就这样的在工厂里上班和那些工人们在一起同吃同劳动在工厂里他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转眼间就到了学校开学的时间了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他们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建国以李建的名字去了保定的军事学校而建国却是以李卫的名字考入了天津大学物理系。

    他们倒是经常地写信回来 向自己的父母报告他们的演习情况在李卫去天津大学的问题上雅琪虽然有些想不通但是她看到李建在保定也不近她才没有说话他知道这一定是李振华的意思她也就不说什么了。就连送孩子们走她们也都没有去外地只是把他们了北京站等他们上了火车票她们就回来了。

    中华帝国在工业方面的发展是很快的也已经开始向工业化国家在转变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不能不好好地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农业问题解决好这是李振华最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进行过农业改革的国家不少像是俄罗斯原来是一个农奴制度的国家在沙皇时期他们曾经有过改革的措施但是没有成功。结果是更加的乱了起来让农民引起更大的反感结果是让沙皇下了台。

    再有就是日本。他们应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的国家。他们已经从世界军事强国的位置上下来了各种行业都受到了冲击农业人口下降很快到了战后政府已经没有多少粮食来供养自己的人民了。

    农业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不会不管的但是究竟如何去发展他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这个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今天仍然备受各国政府关注。即便是发达的工业国家也不敢轻易放弃种地的营生。像日本汽车、电器行销世界满可以用换回的日元到国际市场购粮买菜。可日本的农民水稻还是年年栽果蔬照样季季种而且同城里人相比日子过得也不算差。农业本是弱质产业在一个工业大国之所以能够立足。除了政府的关照外日本农协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政府当初组建农协其实也是出于无奈。二战后日本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作为战败国饱尝了失道寡助的滋味内外交困苦不堪言。当时就连首都东京库存粮食也仅够支撑一个半月居民的粮食定量每人一天只有一小碗米。

    要想解决吃饭问题得靠增加粮食产量而要增产全仰仗种田人出力。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日本政府大搞农地改革规定私人占有土地不得超过1公顷对地主手里多出的土地国家强行收买再出让给无地农民。这样一来81%的贫雇农成了自耕农。农民分田分地自然喜出望外可乍碰上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反觉得睡觉也不踏实了。

    为了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日本政府于1947年出台《农业协同合作法》从上到下层层建立农协组织为农民撑腰说话壮胆打气。土地分下去粮食便多起来可粮多了收不上来也不行农协又成了政府的催收员一头动员农民交粮食一头看住粮贩不准私收乱卖这活一干就是20多年。

    60年代末日本粮食连年丰收政府已无力照单全收随着经济持续走高日元不断升值买粮反比种粮更划算。农业逐渐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日本政府审时度势于1970年制定了《综合农政的基本方针》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流转推广专业化经营。农协的角色开始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