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碾面蒸豆包(第1/2页)  食记攻心:相公你就认了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天,村里的碾道终于轮到了林雪音家里用了,想着这过年的大项目金氏还是很兴奋的。

    淘米压面估计是农村人过年前最大阵仗的年前准备工作之一了。

    在乡下,一般一个村子里都只有一个碾道,而在年根底下家家都要压大黄米蒸粘豆包和年糕,所以这碾道就只能一个一个的轮着来。

    因着之前做鞋的事情,林雪音家梁五婶家都没有去压面,两家人口都不算太多,也就琢磨着凑到一天一起压了。虽然已经到了年根底下时间上有些挤,不过好歹也能轮换的开。

    一大早晨,院子里的公鸡早早的蹲在土墙上打起了鸣,金氏伺候好林永海吃饭后就带着林雪音一起出发去碾道了。明天就是除夕了,两家的豆包都得在今天蒸完,年糕除夕中午蒸也还赶趟儿,但是豆包却是不行。豆包就是干粮,在后梁山村的年俗中讲究年前要有存粮新一年才会和顺的。

    林雪音帮着金氏推着承载着大黄米、大陶盆、面筛子、扫碾笤帚、布口袋等压面必备物件的独轮车往碾道走去。

    后梁山村因为地势高而得名,整个村子几乎可以说是在半山坡上建起来的,一条街一道梁儿,后梁山村总共有三道街,所有村民的宅院都是码着这道街建造的,林雪音家在中街的东边,去到碾道得需要走差不多五百米的距离,不仅如此,这中间还要过一道梁。这坡度虽然不说特别的高,但是也是有三十度。就这独轮车,林雪音和金氏两个得一前一后的拉扯着都未必能带上去。往年林永海腿没断的时候,林永海自己一个人就能弄上去。现在只能依靠金氏和林雪音娘俩了。

    到了梁上,林雪音还有些打怵,这也有十几米远的坡度,就这负重的独轮车,真心够呛啊。

    “娘,这坡这么大,等下咱们带着东西咋下来啊?这车负重的话,这坡还不一出溜到底儿啊。”

    “傻闺女,到时候东西咱自个给背下来,车还是像现在这样的空车,不碍啥事儿的。来,你拽着头喽那绳子往上走,娘从后面推。”

    就在娘俩吭哧憋肚的往上弄车子的时候,春风过来了。

    “三婶,你把东西先放那,我来,雪音你去边上吧,春风哥推的动。”说着春风直接接过金氏推着的独轮车。

    春风到底是男子,这力气自然是比金氏一个妇人大了许多,就是不用林雪音拽,也很快的推到了梁上。到里碾道梁五婶已经在那等着了。

    这不是林雪音第一次见到石碾子,可是却是第一次身在其中的参与碾米压面。前世外婆家附近也有碾道,因为家里人不喜欢吃豆包也就不压面了,林雪音见过别人压面都是用的驴。可是现在看到这里的碾道却好像是用人来推。

    “娘,不能用家里的毛驴吗?这样推得推到什么时候啊。”林雪音试探着问。

    “别的村子里倒是有用毛驴的,可是咱们村子家家户户都用推的,这儿也没有栓驴的地方,唉,就这么将就一下吧。你在边上玩就成,我和你五娘一起推。”金氏揉了揉林雪音的脑袋,笑着说。

    虽然说是让林雪音自己一个人到边上玩,但是林雪音还是选择留下来帮忙,这儿光秃秃的啥也没有,让她玩啥啊,戳土喀拉摆弄木棍儿吗?!虽然别家的孩子都是这样玩的,可是她的灵魂可是成年人唉,怎么可能做那些幼稚的事儿呢。很快林雪音就找到了自己能干的活计。

    石碾子压好的面需要过筛,过筛就是把压好的面放在面筛子上筛一下,细的面会通过筛子眼儿漏到大陶盆里,而没漏下的面就说明还没有压好,需要再压一遍。

    金氏和梁五娘一起推碾子,春风扫碾子倒面,林雪音过筛。娘四个分工明确,多半天的功夫两家的面倒是都压好了。

    回到家,金氏就开始蒸豆包。

    这种豆包是用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