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四二章 喀山之役(一)(第1/4页)  滇缅行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华夏国和罗刹国双方都在调集大量兵力,在广袤的西亚,西西伯利亚、俄罗斯大平原上紧急备战。战争烈火又即将燃烧起来。罗刹国甚至发出了全国战争动员令,由斯大宁亲任总司令,号召罗刹军民誓死捍卫罗刹,彻底赶走和消灭华夏侵略者。一支支红军队伍高唱着战歌从罗刹各地赶向了喀山、里海和哈萨克战场。华夏军委会指示国防部各兵种,西北亚、西南亚两大战区各集团军立即开赴喀山战场,全力以赴打好此役。

    喀山主战场上,再次组建的46机械化集团军布置在正面战场北端最前沿,3个军每军配置了一个陆航团,武装直升机共60架;10个师共1500辆45-55吨级主战坦克,1000辆武装装甲车,大炮500门,战马1万骑,共20万人马。在广阔的战场上,代理军长陈龙所学的战役指挥学专业正找到了大兵团作战的实践机会。在下塔士吉尔市集团军司令部里,他和副军长崔咏元啇议到:“大战在即,咱们集团军现在以歼灭敌有生力量和攻城掠地为主,先拿下西面的丘索沃伊、雷西瓦、彼尔姆,然后沿卡卡玛河南下,拿下伊热夫斯克,沿铁路线向西南直逼喀山!”崔咏元道:“咱们集团军又要像刀子一样直切过去了,只是这把刀越来越重。兄弟,狗日的这仗越打越大了,老子的指挥刀最多只能挥到师一级,有些把不稳了。”陈龙道:“还有叶大伯老帅带领着咱们呢。船大好摇桨,你就当担子上又加重了50斤,一使劲就找到感觉了。”[]

    46集团军补充了大量的军校生,缺乏实战经验。陈龙特地请来了战役装甲集群总指挥叶晓兵和骑兵总司令寸光辉等前辈为基层军事主官们讲课。

    叶晓兵道:“坦克作为一种战争利器,发展很快,但是基本作战模式没有大的改变,只是从作战的规模、坦克的吨位、装甲以及坦克本身的攻、防技术含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代坦克战,讲的是宽大正面的机械化集群突击,一群一群的坦克排成队形的冲锋。在西西伯利亚和俄罗斯平原上,正是适合坦克作战的战场。”叶晓兵喝了一口水后又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得了解罗刹军的情况,在二战后,罗刹军把坦克突击战术进一步提升,坦克的吨位也达到了30吨以上,装甲和通讯也改进不少。在坦克集群中还加进了步兵战车。一辆坦克有3挺机枪,(二战时一般是两挺)即车顶的高射机枪,炮塔上的并列机枪,车体前的航向机枪,每挺机枪备弹都在500到1000发左右。一般情况下步、骑兵很难靠近坦克,所以罗刹坦克的战斗力和攻击力非常强,不可小觑。”叶晓兵又道:“尽管罗刹军对坦克的研究和制造发展很快,但还是要低于我们华夏军坦克一个档次。首先,我们的坦克吨位比罗刹军坦克要大,装甲也厚2-3公分;第二,我们的坦克有远红外瞄准装置,装备了对空、地战术导弹,可以先机制敌;第三,我们的坦克装备了先进的卫星大地定位系统,对于战场上的指挥和调度更加准确迅速和快捷灵活,达到坦克集群作战的整体最优化。还有立体化的空中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作战,是罗刹军坦克集群目前所不具备的。但是,最终决定胜利的因素是人!在激烈的对抗中,勇敢比什么都重要!”

    寸光辉讲道:“骑兵在10年前都还是一支战场上进攻的主要突击力量。但是,随着华夏工业快速发展,军事工业也日新月异,部队作战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一辆带斗摩托车的成本和养一匹战马差不多,而且可载两人加上机枪和1000发子弹,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优势显而易见。但是,骑兵并没有淘汰,作为一支装甲进攻中的辅助力量,骑兵能涉水上山,在没有公路的地方,仍然大有所为。特别是罗刹军仍然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其中以哥萨克骑兵最为强悍,我们还得要以骑兵对骑兵,这就是此役我们为什么设立了骑兵指挥部,调旺嘉措任骑兵总指挥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