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三五章 华夏文人(第2/4页)  滇缅行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却对子乌虚有亩产13万斤的人民公社高产田写诗歌颂。谁在台上就歌颂谁,这样的人在政治人格上很有问题。对!客观评价历史,远离御用文人!

    回来的路上,陈佳永对邬尔滨道:“小无赖,你吟诗才几年就堪比了诗仙李白,够可以的呵!”邬尔滨忙道:“干爹,老子的唐诗就是您逼着我背的,我才在诗中认识了李白和杜甫,跟诗仙诗圣们是蚂蚁和大象,哪有可比性呀。我忽悠一下李承晚他们是可以的,可是在郭大师面前我不就是一个门外汉了么,和他交流我有着一种压抑感呢。对了,他是在吹……对,是在吹捧我,是么?”陈佳永道:“你这架主席被人吹捧着,尤如吹着和煦的暖风一样,多么飘飘然和惬意呀,总比挨骂强吧。”邬尔滨道:“是倒是的……可老子毕竟不是李白呀,他吹离谱了。干爹,您这是在提醒我呢。”陈佳永道:“算是吧,亏你还有些自知之明。咱华夏的知识分子有一个通病,就是脊梁骨太软,不怪他们,这也是几千年封建专制造成的一种劣根性,郭先生较为典型。我建议成立一个独立的文学院,郭莫若可去潜心研究他的文学和甲骨文,远离政治为好,可以保全他的名节。文化部长有一个人选,就是华新社副刋的主编陈仁得,还要增加一名以批评时政见长的周树仁先生任副部长,再有舒婉绣副部长,左、中、右派三家都有了,才能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那位周先生,可是一个‘旧帽遮檐过闹市’,‘怒向刀丛觅小诗’浑身带着刺的人,他的尖刻话语你能不能听得进,你就看着办吧。”邬尔滨道:“古时就有‘武死战,文死谏’的说法,谏臣就是面镜子,只要他骂得对,咱还能不听么。这事儿我马上就办。”

    除夕之夜,繁华的西安城一派火树银花,邬尔滨代表华夏联合政府主持了盛大的酒会,宴请了各国来宾、各国驻华使节、友好人士等。宴罢,举行了春节联欢晚会,并通过卫视向全球转播,热闹得好像全世界都在过华夏的春节一样。

    长乐院里,陈家除了上班的人要出去应酬外,陈佳永、柳芸娘、花子、q龄、m龄、文绣、桂子,还有志珍等人围坐在一起观看着除夕盛会的电视实况转播。节目精彩纷呈,十分抢人眼球。陈佳永都不以为意,那影后胡蝶唱的一首“橄榄树”却感动了他。歌声唱到: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流浪,流浪远方……

    陈佳永轻声地应和着,叹道:“唉!为什么流浪,流浪……我梦中的橄榄树呀,你在何方……”q龄一旁问陈佳永:“小弟,你退下来后有失落感么?”陈佳永道:“没有呢,只有高兴!我们辛苦努力几十年,不就是为了年年都有这样的盛会么。尔滨是越来越能干了,把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得如此之好。又有冯兄、依曼他们扶持着,现在他们这班干人得很好呵,我们不也正好歇歇么。”大家深以为然。

    陈佳永去到了不远的戴府院里,优子惊喜地迎了上来。她道:“芳子妹妹她们已经出去了。她留在家照看着继祖呢。”陈佳永逗了一会儿子戴继祖,又和优子亲热了一阵。不一时,芳子带着方方和圆圆、三位夫人月华、阿娣、雨柔,还有胡蝶回了院子,见陈佳永过来了,忙叫摆上夜宵。芳子道:“外面应酬多呢,夫君,你可算是清闲了。”陈佳永道:“我不就正好陪陪你们姐妹么。”胡蝶还没有卸妆,她38岁了,却像才30岁,正处于成熟美艳和艺术上的巅峰期。她向陈佳永敬酒道:“……先生,谢谢您邀请我到京城来,还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演出。”陈佳永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