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五五章 釜底之薪(第1/4页)  滇缅行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地中海的茫茫海面上,行驶着各国的舰船。特别是大战爆发后,运输舰船急增。而在海下,则潜伏着一条条凶猛的“鳄鱼”--德、意、英、美、罗刹等国的潜艇。它们或是在海下互相追逐撕杀,或是攻击着对方海面上的舰船,在无休止的互相攻击中,一艘艘舰船沉入了冰冷的海底。仅大半年,地中海沉船就不下400艘。

    邓少琳从华夏“救捞”1号船舱室里出来,迎着地中海的朝阳,在后甲板上打了一套太极拳。他的感觉十分良好,打从他临时就任“华夏远洋救捞总队”总指挥以来,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分别设立了救捞队,救捞队船舶的甲板和旗帜上那大大的红“十”字,就是一座座海上的“安全岛”,给海上罹难的人们带来了生还的希望。他指挥着2万多人的海上救捞大军,像鸡啄白米一样,在海上搜巡和啄食着,搜救着落水的人和打捞着沉没的船。大半年来,救捞队已经救助了交战各国海军官兵1万余人,救捞队一共打捞起了500余艘沉船,达160余万吨。仅部分沉船上所载的物资就已经够救捞队开销的了,当然还赚了不少。在印度洋东部曾经有1艘倭国战舰企图袭击华夏海上救捞队,想捞一把。被暗中护卫的华夏潜艇击残,然后被华夏枭龙号航母上的舰载轰炸机飞来炸得粉碎。华夏立即宣布对倭国禁运物资1周,以示惩戒。于是交战各国莫不遵循公约,视华夏海洋救捞队为禁地和福地。

    华夏远洋救捞队由1艘救捞船、3架搜救直升机、1艘医护船、1艘后勤船、1艘扫雷艇、5艘运输船和20余艘专业打捞船、囤组成。搜救半径可达250公里。沉船打捞最深可达350米。使用的是传统的浮筒打捞法,即用若干浮筒在水下充气后,借助浮力将沉船浮出水面。是最方便、经济和安全的一种打捞方法。

    眼下打捞的这艘“加特林”号,是一艘美国?船,满载着300辆坦克运往罗刹国,不幸在地中海航行途中被德国潜艇击沉,华夏地中海救捞队第一时间在海上搜救起了27名船员。救捞队借助华夏卫星定位系统和深海回声探测仪,很快就确定了沉船位置。潜水员下去后来报:“水深230米,海底平坦。沉船右舷破一大洞,该轮满载总吨位约1万5千吨,拟卸载后上浮。”队长即命进行水下切割。一块块钢铁甲板等被吊上了运输船,后面吊上来的就是一辆辆坦克,共252辆。30个小时后,“加特林”号被打捞了上来。海底被“清洁”一空。沉船被两艘施救驳船左右悬浮挂吊着,由两艘运输舰拖曳着向以色列雅法港驶去。

    以色列已经在阿什克伦海边建成了一座年产15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铁矿石皆由周边国家收购而来。钢铁产量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已居首位。华夏地中海救捞队打捞起来的东东,有一部分在这里处理。邓少琳飞到了雅法,对李小全道:“小全哪,我真成了一个收破烂的了。”李小全道:“邓总,您现在所做的工作太伟大了,谁也替代不了。救人命,捞沉船,是在积功德呀!”邓少琳笑道:“积功德也算是,其实咱就是一海上清道夫。”侯兵道:“前辈,您的本事我早已经听说过了,仅在地中海这些天,您又为咱们提供了不少东西:30艘打捞上来的1500-5000级吨货散轮正在修复和改装,650辆坦克也在修理复装,50万吨舰船残钢回炉轧制成了船板钢材,您的贡献大大的!”邓少琳笑道:“船沉了钢铁还在,咱不过是利旧利废罢了。对海上航道的疏浚才是我的本职。”

    巴林岛船舶修造厂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厂长曹世洪忙了个不停,仅为雅法海军基地修复制造舰船所加工的缆桩、铁锚、锚链、船用灯具等船用配属件,生产任务都排满了。厂里修造船用的船用钢板等金属材料,全是纳贾夫轧钢厂提供的沉船、烂坦克等回炉后轧制的型材,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一艘艘渔轮、中小型货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