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七二章 高原天路(第1/3页)  滇缅行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入夜,青藏铁路修筑工地上灯火通明,仍然是一片繁忙。陈佳永出了工棚。瞿建铧向陈佳永介绍道:铺轨机、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功率下降近一半,一般最大坡度适应能力为千分之十二,且因缺氧,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而青藏铁路设计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二十,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了铁路铺架的一只“拦路虎”。为此,交通部门调集了具有丰富铺架经验的专家,对铺轨架桥机械和内燃机车进行改造,提出了研制补氧增压设备,改造机械、机车车辆设备,预防严寒、风沙、雷电等一系列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经改造后的铺轨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千分之二十二的坡道上作业,动力性能良好,设备运转正常,环境污染极小。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高原铺架技术上的空白,从而为青藏铁路铺架提供了设备保障。现在,工地以平均日铺轨3000米、日架桥3.5孔的速度,不间断地将钢铁大道向葛尔穆方向推进。创造了最高日铺轨6575米、日架桥6.5孔的记录,这一速度与平原地区铺架速度基本相当,并确保了安全与质量。

    工地上,陈佳永拦住了一个运混凝土的小伙子,问他是哪里人。小伙子答:“他是陕西安康人,这些年,老家一直在打仗,他们一家人活不下去了,就逃难到了四川新都平畈上,为老板种地打工过活。后来,他又被刘文辉抓了兵,仗打败了,部队整编后,他就被送到这里来了。”陈佳永问他待遇怎样,小伙子答:“他算是义务兵,工地包吃住,每月还发50元华夏币工资,他都寄回家里去了。就是……就是很想念家里的父母。”小伙子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陈佳永对他道:“兄弟,你现在不仅仅是在挣钱养家,而是在干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成都行政区和其他行政区一样,也搞了土地改革,你父母都肯定分到了一块土地,眼下一定生活得不错,你就在这里好好地干吧!火车快通了,你就可以回家探亲了。”

    花子悄悄地对陈佳永道:“夫君,在这里就像是进入了冰窑一样,真冷呀。”陈佳永对她道:“咱们快去干活儿,身子一动,就不会冷了。”他去推起了混凝土车,花子、佳子和侯兵他们也加入到了工作的行列。这一下子,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工地上,掀起了工作的热潮。

    一个月以后,陈佳永去拉萨参加了拉萨至葛尔穆的火车通车仪式,他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亲自为出发的列车剪了彩。列车徐徐地启动了,车上的人们,使劲地挥着手,其中就有西北军事开拓区副司令员强巴。当初,他和赵伟翻雪山过草地,经历了无数艰辛,走了近两年,才走到了葛尔穆。眼下,他亲自押运的这一趟军列,18节车厢,时速120公里,列车上满载的1500吨物资,将在沿途18个站点进行装卸,约35个小时后到达葛尔穆。而后面的一辆客车,载着换防的1200名战士,将直接驶达葛尔穆,时间为12个小时。

    拉萨行政区长官阿佩热情地接待了陈主席一行。西藏自治政府已经撤销,分别成立了拉萨、日喀则、噶尔、那曲、林芝、察隅、昌都行政区,相邻的有青海玉树、葛尔穆,不丹廷布、藏南因帕尔、尼泊尔加德满都、克什米尔查谟、斯利那加、吉尔吉特、阿富汗萨瑟科尔等行政区。原副主席徐雁冰,已经调去了青海葛尔穆任行政长官。

    此时的拉萨,已经不同异日而语了。交通四通八达,公路已经形成了网络;火车南达孟加拉吉大海港,北抵西北内陆葛尔穆,西至日喀则、加德满都、噶尔基地、斯利那加、吉尔吉特;东达林芝、江达和西昌;飞机也开通了近20个城市的航班。成为了西南亚内陆高原上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在经济上,经济增长率上升了100倍!人口也增加了近10万人。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中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