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二五章 加德满都(第1/3页)  滇缅行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北军区第1集团军第2军军长段启山,这会儿成了尼泊尔的“国王”了,他住进了加德满都的纳拉杨希蒂宫。这座宫殿原是英军占据着的,被刀龙的山地第5师攻占下来后,就暂时作为了2军的司令部。这座尼泊尔国王的宫廷,在首都加德满都市中心,通迪凯尔广场以北。始建于18世纪70年代普里特维纳拉扬阿在位时期。初为首相官邸,1870年始为王宫。宫殿色调淡黄暗红相间,结构别致。以高达数丈的银色镀锌铁栅栏为墙。王宫院内万木葱郁,时有白鹤栖息。

    刀龙山地5师在西部攻占了傅克拉、布德沃尔、巴格龙、杜尔西布尔后,然后又进军西南的里迪果德和西北的锡米科特。尼泊尔的整个局势就控制了下来。

    尼泊尔眼下人口约1200万,全国有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马嘉尔、古隆、谢尔巴、尼瓦尔、塔鲁等30多个民族,其中包括世居与流亡的藏族共3万人左右,大部分已经取得尼泊尔国籍。尼泊尔语为国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居民86.2%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面积147181平方公里。历史上,尼泊尔、朝鲜、琉球、安南(越南)、苏禄(菲律宾)、缅甸、南掌(老挝)、暹罗(泰国)是中国皇帝册封的八个属国。公元1769年,兴起于尼中西部地区的沙阿王朝的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征服加德满都谷地,从此尼逐步趋于统一,并开始有了年代准确、资料翔实的历史。1814年英国入侵,迫使尼泊尔将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属印度,并在尼泊尔享有多种特权,尼外交受其监督。1846至1850年,拉纳家族依靠英国人的支持夺取军政大权,并获世袭首相的地位,使国王成为傀儡。1923年英承认尼独立。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眼下人口20万多,位于加德满都河谷西北部,巴格马提河和比兴马提河交汇处,四周群山环抱,到处苍松翠柏,阳光灿烂,四季如春,素有“山中天堂”的美称。加德满都海拔1370米,因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这道天然屏障为城市遮挡来自北方的寒风,城市南面迎着印度洋的暖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年平均温度20c左右,气候宜人,终年阳光灿烂,绿树葱郁,鲜花盛开。加德满都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它以精美的建筑艺术、木石雕刻而成为尼泊尔古代文化的象征。尼泊尔历代王朝在这里修建了数目众多的宫殿、庙宇、宝塔、殿堂、寺院等,在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真可谓“五步一庙、十步一庵”,因此,有人把这座城市称为“寺庙之城”、“露天博物馆”。

    加德满都建于723年,当时主持建城的古那加玛德瓦帝王将它命名为“康提普尔”,梵语中意为“光明的城市”。公元16世纪,李查维王朝的国王在市中心用一棵大树修造了一幢三重檐的塔庙式建筑,称之为“加斯达满达尔”,在梵语里意为“独木之寺”,或者“树林与庙宇”,后来简称为“加德满都”,在尼泊尔语中意为“独木大厦”。后来,人们以这座建筑为中心,大兴土木,修造房屋,向外扩展,加德满都也就沿用为城市的名称。自1768年以来,加德满都一直为沙阿王朝的首都。围绕加德满都这个名称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与加德满都河谷有关,大意是这样:远古时代,加德满都河谷是一个巨大的龙潭湖,人们为了生存,只得栖息在河谷两旁的高山上,行走十分不便。有一天,华夏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路经这里,得知百姓疾苦,于是善心大发,挥起神剑,辟开一座大山,形成一个巨大的峡口,湖水沿峡谷倾泻而出,形成一个富饶的谷地。于是,百姓欢天喜地,来到谷地,修建房屋,定居下来,形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